• 45阅读
  • 0回复

变“福利工程”为“股份工程”焦作农村水利逐步走向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6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变“福利工程”为“股份工程”
焦作农村水利逐步走向市场
本报讯焦作市积极探索股份合作制道路,弥合了水利工程集体所有与千家万户自主经营、分散用水的“断层”,使昔日的“福利工程”变成了“股份工程”,水利建设走上了以水养水、良性循环的运行轨道。
80年代初,该市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制以后,水利工程集体所有与千家万户分散用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批80年代前兴建的水利工程成了“都管都不管”的“福利工程”,一些地方的水利工程无人管,老化工程没人修,导致水事纠纷多,工程效益日益萎缩,直接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为了解决上述矛盾,焦作市按照“点上开花,面上结果”的原则,确定了“股份制突破,多方位拓展,滚动性推进”的兴水战略。各县(市)区一个个股份制水利工程应运而生。具体做法是:农民自愿联合,户数不限,既可带资入股;又可以物料或投工折资入股,股东可以是农户,也可以是集体或社会团体。凡入股者既享受入股分红的利益,又享受优先优惠用水的权利,还可以按成本计价面向社会供水。积累部分主要用于工程管理、修缮和股东分红。据了解,目前全市不同类型的股份制水利工程已发展到25个。
水利工程推向市场后,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修武县大文案村,原有不少引黄灌溉工程,干渠、支渠、硬化渠长达1.3万多米,大小桥闸、斗门近百个,水利设施配套齐全,但是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设计标准的一半。去年他们实行了有集体、私人多种成分构成的股份合作制,吸收股金38万元,使被毁坏的渠段、桥闸得到修复,有效灌溉面积也扩大一倍。博爱县东张赶村实行水利股份制后,由争水引发的磨牙斗嘴“官司”杜绝了,工程完好率提高到95%以上。股东们还新打了两眼机井,修了6100米U型渠,埋地管810米,修建筑物25座,仅一年来,就节水26万立方米,节电3.5万千瓦时,减少农民支出1.5万元,全年粮食亩产由750公斤提高到920公斤。
      (辛向东雒英良杨仕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