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故宫新举措:保护文物,从脚下做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2
第4版(副刊)
专栏:

  故宫新举措:
保护文物,从脚下做起
杜度
大凡到北京的人,都要去天安门、故宫走走看。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最壮观的皇家古建筑群,收藏了全国博物馆总藏文物的1/7,也是世界上仅有的如此规模的木结构古建筑群。可是,不知游人在感叹其辉煌的同时是否想过,故宫平静的外表下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暂不谈故宫尚有许多景点没有修复,单说地面保护,每年要花去二三百万。故宫1973年重新开放后,客流量一直居高不下,近年来则大多每年700万人次左右,多的达1000多万。经年累月,巨大的客流对故宫造成的人为破坏实在触目惊心。故宫的各大殿和广场的地面原先是用金砖(用特殊泥质做成)铺就,此砖工艺复杂,极抗磨,可做砚台用,每天都要用桐油擦来保护。这些本身就是文物的金砖,我们今天已无法重制。然而,广场上的金砖早已不堪重荷,断裂、塌陷,大部分换成了洋灰砖,这些洋灰砖,在游人常走的地方,平均每3年也要大换一次。进入外东路参观珍宝馆、绘画馆、钟表馆的必经之门前面的砖,凸凹不平,走上去小心翼翼(为了不关外东路,致使其年久未修)。各殿的金砖由于近年来殿门的关闭才基本保护下来。还有御花园内的各条小径,均用各色卵石镶拼成戏曲故事、花鸟人物等图案、花纹,千人踩、万人踏却使其中不少地方面目全非。故宫博物院的王树卿副院长谈起地面保护很是动容。故宫曾想过很多办法,铺地毯,一星期不到踩成饼状,对金砖磨损更大。后又在游人经过的殿前石雕台阶上铺竹坯子(不如此,一年就磨平了),但这种办法适用场所有限。要开放,又要把损坏减少到最低程度,怎么办?
这个问题也牵动了一位海外老华侨潘荣的心。去年他回国观光游览全国很多文物景点,深为我们保护工作的薄弱心焦。故宫的情形很有代表性。大自然的侵蚀、战乱动荡,已使无数文物屡遭劫难,由于文物保护措施的不完善、不配套,国内许多世界著名的古建筑、宗教寺庙、古刹殿塔(多为木结构)在人为因素下逐年破损,像拉萨的布达拉宫,几乎每隔3年就得更换一次檀香木地板。穿着各类鞋子进出文物古迹寺庙的现象在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地是不能允许的,而且鞋子带进的尘土四处飞扬,造成污染和腐蚀。保护文物,先从脚下做起。潘老先生找到中国文物学会,谈了他愿义务投资制作文物保护鞋的想法,得到了罗泽文等著名文物专家的支持,也与故宫一拍即合。经过一年多的研制、试验、专家论证,“文保鞋”几经改制,得以成形。6月8日故宫率先在全国范围内首次使用文物保护套鞋,套鞋用进口塑膜制成,故宫几不赢利。但正像王副院长希望的,推广套鞋,一方面减少磨损、破坏和污染,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文保鞋”的穿用,使游人多一份文物保护意识,杜绝肆意践踏非行走区、乱刻乱摸、随地吐痰、乱弃废物等不良行为。
这一个月来,橙红色的“文保鞋”已成为故宫的一景,游客使用率日益升高。花2元钱,就为满目疮痍的故宫尽一份公民的职责。当然,确保新举有效实施,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协调解决一系列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