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深刻的内涵光辉的形象——电视连续剧《乌兰夫》观后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2
第8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深刻的内涵光辉的形象
——电视连续剧《乌兰夫》观后感
扎拉嘎胡
11集电视连续剧《乌兰夫》,是通过乌兰夫前半生的革命斗争生涯,表现了蒙古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何走向民族解放道路的光辉历程。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中国解决民族问题上树起了一个榜样。11集电视连续剧《乌兰夫》是歌颂党的民族政策的一部大书,是高扬民族团结主旋律的一首赞歌,是在蒙古族人民中间高高耸立起来的民族区域自治的丰碑。
乌兰夫是蒙古民族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的民族战士,也是各族人民敬仰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于1906年生于内蒙古土默特旗,于本世纪20年代经李大钊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便义无反顾地跨上了革命的征程。这部电视连续剧以《百灵庙祭》、《高原岁月》、《五月之光》等三个系列,表现了乌兰夫为党为人民赤胆忠心和出生入死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在领导百灵庙暴动、在抗日救国的新三师工作期间、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成立前后,尽管遭到各方面的强大压力和反对,险些遭到敌对势力的暗算,但在他机智勇敢下,踏破重重艰难险阻,为党为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迎来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成立,使饱受苦难的蒙古族人民终于得到解放,赢来了自由、平等和幸福的生活。
电视连续剧《乌兰夫》是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相统一,历史的真实在艺术真实的观照下,闪现出了迷人的光芒。真实是这部剧的灵魂。真实在编导者和演员的心目中颇有重量,对此始终未敢松懈。因而真实使这部剧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不论是人物形象刻画、生活环境营造、地区方言运用等方面,编导者和演员的才华得到了充分表现,无主观臆想和人为编排痕迹,一切显得自然流畅,颇有新颖别致之感。剧本没有把乌兰夫描绘成未卜先知的圣人和神人,他在艰险的革命道路上,既有革命的远大志向和胆略,又有普通人的儿女亲情,在事业上有成功有失败,有欢乐有痛苦,这使得乌兰夫的形象丰满而鲜明,逼真而亲切。全剧从始至终充满了矛盾冲突,摆在乌兰夫面前有多种人生选择,而乌兰夫一心一意所投奔的是革命道路。演员邱英三成功地扮演了乌兰夫的形象,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剧中的博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等人的爱国、爱民族的自强不息、执著追求的顽强精神,也表达得酣畅淋漓,虽然他们与乌兰夫在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上发生严重的分歧,但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影响下,他们终于殊途同归,与乌兰夫一道走上了内蒙古自治区的领导岗位。
全剧结构严谨,事件集中,通过大量生动场景环境氛围的描绘,创造出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境界,呈现出朴实、凝重、含蓄、深远的艺术风格。全剧具有回顾历史反思历史的深刻内涵,为观众提供了开阔的思考空间。乌兰夫在新三师工作期间与老朋友该师师长白海风之间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既是“对手”又是朋友,在生死攸关时刻,他们两个人的情谊总是踏破“政敌”的迷雾,走向光明的前景。这在过去的影片中并不多见,这既反映了民族地区革命进程的特殊性,又巧妙地避开了生硬的编造故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