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赵道英演《玉堂春》观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2
第8版(副刊)
专栏:

  赵道英演《玉堂春》观感
周桓
艺术流派,是艺术家在博学广纳,积累艺术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特点,融会贯通,经广泛实践而形成的。得到广大观众首肯,自然而然地广为流传。流派,是艺术家改革的成果;是艺术家的心血结晶。流派,各具特色,各有其爱好者。京剧流派,以其异彩纷呈,争妍斗艳,使京剧百花苑多姿多彩。
近些年,创成流派的艺术家多已作古,健在的也都在古稀之年,多时谢绝舞台。流派爱好者便只能把希望寄托在流派继承人身上。由此看来发扬流派是十分必要的。发扬,包括继承与发展两方面。两者不可偏废:不能限制某些已经很有艺术造诣的流派继承人,只能一成不变地固守老师的流派,如此则不会再有新流派形成;也不能督促艺术造诣尚浅和对原流派还没掌握好的青年自创新流派,这就如同催着还没学会走的小娃娃去跑,跌了跤,想走也走不成了。
前不久,江苏省京剧院主演“赵派”名旦赵道英在京举办了一场“赵派”戏展示演出。赵道英是“赵派”创始人赵燕侠女士的得意弟子,继承老师行腔委婉、顿挫分明、吐字清晰、表演活泼的特点。演唱酷似乃师,内外行观众都说她“可以乱真”。这晚演出的是“赵派”风格的《玉堂春》。“会审”出场前,幕内的一声“苦啊”的“叫板”,已经显示出“赵派”特色:音色上甜润,音质上纯正;拖音流畅,高低有致;尤其是能深刻地表达出剧中人的哀怨、悲伤,把观众带入戏里。在《会审》中赵道英通过唱、形体动作、面部表情,把由于处境不同,心里压力不同的人物内在、外在表现得十分清楚,足以使观众体察出不同。而且不论以唱来回答什么样的发问,既没有脱离犯人受审的现实,又从细微处流露出人物内心的羞涩、缠绵或愤怒、哀伤。没有失态的过分,也没有呆板的叙说。演得恰到好处。陆定一同志曾赞扬赵燕侠的这出戏“与众不同,态度严肃,像个打官司的苦孩子”。这个特色赵道英学到了。唱中的抑扬顿挫、变换、优美的行腔和动人的长拖腔;特别是无论唱与念,字字送入观众耳中,不必借助字幕,也能一清二楚的特点,赵道英也学到了。正如热情的观众盛赞她:“真是地地道道的‘赵派’传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