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陈正根和他的房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1-17
第6版()
专栏:

陈正根和他的房子
金凤
这是一间普通的半地下室,平壤成千成万半地下室中间的一个。从地面挖进去两公尺深,用木板支起顶棚和墙壁,再用石板铺成地炕,四壁糊了报纸,显得很整洁。还开了一个小小的玻璃窗,刚刚可以平视地面。
房主人陈正根是一个五十多岁的老人,他是平壤市南区万城洞十五班的班长(相当于我国的居民组长)。他让我们坐定以后,就讲起他的房子来。
“停战以后第三天,我就开始在地面上盖房子。那时,这地区还没有一间地上的房子。盖了十天盖好了。真是这一带最像样的房子哩!因为别人还都住在地洞里。可是到不了一个多月,一间间房子都盖起来了,盖得比我的又好看又结实。我再一看自己的房子,墙是泥的,屋顶上是破铁片盖的,几根细木头支撑着,瘦嶙嶙的,又难看,又不结实,我就把它推倒,重新又盖起来。这一回,墙是砖砌的,屋顶是用薄石片盖的,木材是区里发下来的,又粗又大,这才像个样子。他一边用手指着窗外的一间房子,一边继续说着:
“这房子暂时借给人民军住着。只是我觉得还不够好,等到春天,暖和了,我还要修盖得更好一些。虽然我们国家处在恢复和建设的困难时期,但是平壤是共和国的临时首都,房子总要整齐一些。我们要给我们的朋友看看:虽然我们的国家被破坏得稀烂,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它重新建设起来,而且还要建设得更好。”
这时,在善良的陈正根眼中闪耀着一种特别的光芒,那是我们在许多朝鲜人民眼中看到过的。这是对于敌人的仇恨,也是对于自己力量的骄傲。
我们要他讲一讲自己在战争时期进行的斗争。
“战争时期吗?”他沉默了一下,谦逊地笑起来。“啊!没有什么,都是最平常的事,支援前线,组织防空。还是讲一讲我那房子吧!敌人炸了五次,我就盖了五次,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奇怪,我们朝鲜人民在战争时期都是这样生活过来的。”
接着他就谈起他那房子的遭遇来:“一九五○年七月四日,战争爆发以后的第十天,我的房子就被炸了。那是第一次被炸,我感到非常伤心、好像自己的生活也一下子都被炸毁了。当天晚上没有地方住,我也不想挤到别人家去,就在公路边胡乱住了一宿。第二天一清早,一个妇女去担水,从我身旁走过,她看着我那狼狈的样子仿佛责备似地说:
‘战争才开始,你就住到公路上来了,以后日子你怎么过下去呀!’这一问,可对我是一次大教育,我想,问得对呀,战争才开始打,以后日子还长呢,这样下去还成吗?只要活着,有一口气,有一双手,就要重盖一间房子,就要勇敢地活下去。我就一面修好一个小防空洞,一面修补原来的房子。
“到一九五○年九月,这房子又被炸了。接着,平壤撤退了。我带着妻子、女儿急急忙忙跑到乡下。等到平壤解放,我把女儿留在乡下,带着老伴又回到了平壤。那时,平壤可真是一片废墟了,敌机还不断来炸。可是不管怎么着,共和国政府在这里,劳动党在这里,金日成首相也在这里。我也是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不能离开这里的。我和老伴在废墟上拣了几根烧剩的木头和一些破铁片,勉强搭起个棚棚,遮风避雨。我还继续做居民工作。到了一九五一年八月,这个小棚棚又被炸了。这是我的房子第三次被炸,这次可炸得连根木头都找不到了,我们老两口就搬到离这里三百公尺远的一家公共房子里去住。住了十多天,我还是不甘心,就把原来的小防空洞修了一下,又搬回来住了。谁知刚搬回来的那一夜,那所公共房子就被炸了。眼看周围没有可住的房屋了,敌机越来越疯狂,地面上是很难生活下去了,大家就都动手挖地下室,我的地下室挖好没有多久,我那个防空洞上就落了个大炸弹。这是我住过的房子第五次被炸。只是地下室一入雨季,到处出水。不能长久住下去,于是附近居民又帮我盖了这个半地下室,我就一直住到停战。”
“什么力量使得你几次盖起你的房子呢?”我们中间的一个同志不禁在问。
“要活下去,”陈正根很严肃地回答:“一定要活下去,做对人民、对祖国解放战争有益的事。敌人想用轰炸来破坏我们的后方,破坏我们的生活,破坏我们生活的信心。不,这是绝对办不到的”。他的声音变得激昂起来,“我是一个老头子,我做不了多少对人民对祖国有益的事,但我觉得自己有责任生活下去,也带动别人生活下去,就在这里——平壤,立住脚,不后退一步。我们就巩固了共和国的后方。”
“也为前方争取了胜利”,我们笑着说,陈正根也大笑起来。
我们一起走出半地下室,只见半地下室的前面就是原来防空洞的地方,那个大炸弹坑还没有填平,而在半地下室后面就矗立着陈正根新起的那间房子,左右两侧接连着已起了几十间新盖的房子。紧挨着陈正根家左面的是一间垒得很整齐、漂亮的灰色砖屋,大玻璃窗在太阳光中闪耀着。难怪陈正根对自己现在的房子不满意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