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西北区各种牲畜普遍增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1-19
第2版()
专栏:

西北区各种牲畜普遍增加
西北农、牧业区的牛、马、驴、骆驼和绵羊、山羊等大小牲畜,一九五三年普遍增加。据初步调查:平均计算较一九五二年净增加了百分之十三点七,超额完成了一九五三年的增殖计划。其中绵羊、山羊净增率为百分之十七点二,大牲畜净增率为百分之八点八。
西北各地一九五三年大、小牲畜的普遍增殖,是由于中共各级党委和人民政府进一步贯彻了民族平等团结和保护、发展畜牧业的政策,具体领导群众战胜了自然灾害获得的。新疆自一九五二年改进和加强了对牧区工作的领导后,大大提高了牧主对畜牧业的经营信心和牧民的生产积极性。大部地区的牧民积极打草搭圈,及时转入冬、春窝子,安全渡过一九五二年冬和一九五三年春的缺草季节。陕西省有关部门发现各地成年母畜以往大量空怀的现象,即指示各专区和县,召开开展畜牧兽医工作的会议,总结了以往的畜牧、兽医工作,并对发展和保护牲畜有成绩的人作了奖励,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加强了配种工作。宁夏省在不影响林木生长的情况下,取得当地各族群众的同意,在贺兰山、牛头山、大小罗山、西南华山等地划出许多草场,连同黄河两岸荒滩,组织周围牧民农民移往放牧牲畜,解决了全省约四十万只牲畜的缺草困难。青海省并发动群众打井二百四十五眼,修水窖三百九十三个,筑涝坝六十八个,使过去有草没水的草地在一九五三年就得以利用。同时,为解决穷苦农牧民发展牲畜的困难和一些穷苦牧民的生活困难,全区各省还先后发放了三百多亿元贷款。牧区许多地方在牧税方面,依据当地具体情况,做了调整和减少。这就更加提高了广大牧民的生产积极性。
党和人民政府的各级组织与干部积极发动组织农、牧民克服困难保护牲畜,更鼓舞了农、牧民增畜保畜的积极性,使各地牲畜的体质恢复健壮,提高了牲畜的繁殖率和成活率。如新疆托里县、奇台县等许多地方的羊只繁殖率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塔城、伊犁专区的幼畜成活率一般达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进行上述增畜保畜工作中,许多地方更出现了临时性的、季节性的合作、互助组织。如宁夏盐池一带牧民“朋群”放牧,合作剪毛,节省出劳力挖甘草,增加了收入;青海省亹源县苏吉滩实行团结搬圈,合理地利用草原,增强了牲畜体质;新疆许多地方组织牧民接羔护羔,也减少了幼畜死亡;使许多牧民体验到“组织起来”互助合作生产给他们带来的实际利益,认识到互助合作对促进畜牧业增产的优越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