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政协一项建议被采纳西海固摆脱旱魃有了希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3-05
第2版(两会专页)
专栏:

  政协一项建议被采纳
西海固摆脱旱魃有了希望
本报记者刘伟
“政协参政议政议到点子上,力量很大。”来自宁夏的张乃诤委员对记者说。3日,叶选平副主席作的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关于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建设西海固扬黄扶贫灌区作为大柳树第一期工程的建议以提案方式报送后,中共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作了重要批示,准备在制订‘九五’计划时加以考虑。”65岁的张乃诤委员眉开眼笑:“这下子,西海固地区人民可盼来了摆脱旱魃的希望!”
西海固是宁夏有名的干旱区,年降雨量平均500多毫米,年蒸发量却有2000多毫米,旱得出了名,古时就有“陇东苦甲天下”的说法。解放后,虽几经努力,西海固仍未摆脱旱魃的肆虐,当地群众生活水平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张乃诤委员是北京人,在宁夏工作了45年,担任过西海固地区专员和自治区统战部长。他谈起西海固颇有感情:“国家年年要调救济粮,但是吃光了还是穷。我们也想了很多治旱的办法,由于人力财力的限制,仍不能满足西海固人民的心愿。”张乃诤委员感叹道:“治标要治本。西海固地区穷根是‘旱’,脱贫关键是一个‘水’字。同心、固原、海原三个县的扬黄灌区,抓住了水龙头,现在有了大变化。”
政协有效的参政议政,给西海固脱贫带来了福音。去年秋季,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到宁夏视察了西海固以后,认为等黄河上游大柳树水利枢纽工程完成,再解决西海固的干旱,还得等上很多年。钱正英毕竟当过水利部长,一语中的,提出扩大扬黄引水,作为黄河大柳树的一期工程,建设扬黄扶贫灌区。她把工程归纳为“1236”,即解决西海固地区100万人脱贫、保200万亩水浇田、集中30亿元资金、用6年时间完成。回北京后,钱正英副主席立即向李瑞环主席提交了建议报告,后来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的重视。现在,这个造福宁夏贫困山区的好建议,国家计委已决定列入“九五”计划。
张乃诤委员向记者介绍,今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主席白立忱就带人奔赴西海固扬黄灌区,召开现场办公会,设立领导机构,指导前期工程展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