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杰宁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3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杰宁印象
刘水明关锐
在我们要去杰宁采访前,几个巴勒斯坦朋友就告诉我们:“杰宁无旅馆,你们最好住在纳布卢斯。”
既然杰宁没有旅馆,我们乘车到达杰宁后,也就干脆省却自找住处的麻烦,背着行囊径直去了市政委员会。市政委员会的办公楼设在杰宁的半山腰,那是一座两年前建的乳白色建筑,门前车来人往,显得异常繁忙,因为巴勒斯坦警察的先遣队第二天就要进驻杰宁。我们在一位青年人的引领下,走进了市长瓦利德·阿布·穆维斯的办公室。
10天前,穆维斯才被阿拉法特任命为市长。此前他是一位商人。45岁的穆维斯衣着整洁,举止大方,鼻梁上架着一副深色眼镜,看上去不像是精明的实业家,倒像一位儒雅的学者。穆维斯说,杰宁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丘陵脚下,控制着通往杰兹里尔山谷的道路。1967年前的阿以分界线就在杰宁附近,“六·五战争”打响后,杰宁是最早陷落的巴勒斯坦城市。如今,巴勒斯坦自治即将扩展到杰宁,巴方希望能把自治逐步向南推进,然后逼近耶路撒冷。穆维斯的坦率介绍,正好解答了一直萦绕在我们脑际的“扩大巴勒斯坦自治为什么要从杰宁开始”这一问题。
最后,我们向穆维斯市长提出住宿问题,希望他能帮助解决。穆维斯市长满口答应说:“你们不用担心,杰宁有旅馆,只是条件差一些。如果没有床位了,任何一家杰宁人都愿接待两位中国朋友。”穆维斯的话音刚落,一位巴勒斯坦女记者就为我们写好了一家旅馆的地址。穆维斯的秘书又为我们要通了一家新闻广告公司的电话,并委托这家公司派人将我们送到旅馆。杰宁人热情友好,忠诚纯朴,乐于助人,这是我们在杰宁得到的第一印象。
杰宁这个城市不大,但多年没有搞过人口普查。据穆维斯市长估计,包括难民营的难民在内,全市约有3.5万人,他说准确数字要等巴选举进行人口登记时才能弄清楚。杰宁从东到西只有一条主街,南北则有三四条街道。无论从哪个方向沿街行走,顶多20分钟即可穿城而过,所以当地人在市内办事,一般不需动用汽车。市内建筑主要是两三层的低矮楼房。街上没有警察维持秩序,但很少出现塞车现象。在交叉路口会车时,司机都能相互礼让。
杰宁15%以上的市民至今没有用上电。市内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只有一些缝纫店、铁匠铺等手工作坊,还有几家面粉加工厂、橄榄油厂。郊外有几处采石场,生产建筑石材和水磨石砖。杰宁不是一座旅游城市,平时极少有外国人光顾,因此市内没有一家像样的饭店,只有两家简易旅馆,其中一家只有4间客房。我们下榻的“花园旅馆”是去年才开张营业的,有13间客房,客房内除了一张两尺多宽的木床和一只小床头柜以外,无其他摆设。那天晚上,“花园旅馆”只住了我们两位客人,可第二天上午我们到杰宁郊外的“三角陵园”采访巴警先遣队进驻时,却呼啦啦来了两三百名各国记者。原来,他们大多在离杰宁43公里的纳布卢斯市投宿过夜。
杰宁没有影剧院,夜晚街上虽有路灯,但行人稀少。一般店铺在下午4时就关门了。晚上市中心只有几个煮咖啡的小摊,摊主用细长的大铝壶煮咖啡,周围摆几张小方桌,几条长凳,顾客就坐在露天饮用咖啡,每杯收费半个谢克尔。赛义德是一家食品店的老板,他的店每晚7时关门,次日凌晨5时半开门。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早就开门,他说从杰宁去以色列境内打工的人多,杰宁的物价要比以境内便宜30%,为了节省开支,打工的人每天都要买些饼干、面包带在身上当早点和午餐,所以他的食品店早上生意不错。
位于杰宁市西部的难民营建于1948年,现有难民1.3万。老一代难民都是第一次阿以战争时从以境内逃出来的巴勒斯坦人,据说当时有5000名难民来到杰宁。难民营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每间简陋房屋平均挤住4.2人。今年32岁的萨利赫是一位建筑工人,他的父亲来自海法,去年病逝。他的弟弟穆斯塔法26岁,现仍关在以军的监狱里。萨利赫一家7口人,全靠他一人挣钱糊口。他说,到以境内打工一是很辛苦,二是很难获得入境证,特别是35岁以下的年轻人。杰宁的失业率为40%,一旦以军封锁约旦河西岸,失业率就高达80%。
广义上的杰宁是一个省,它包括杰宁市、65个村庄和3座难民营,约20万人,占整个约旦河西岸巴勒斯坦人口的1/5。为了早日结束被占领状况,杰宁人民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1987年,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人发动了反对以色列占领的起义,几年内杰宁就有179人牺牲。当巴警先遣队进驻杰宁时,71岁的巴勒斯坦老人苏莱曼对我们说:“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以色列军队会撤出杰宁,今天真的要撤了。我希望从此能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