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震后百日访阪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5-04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震后百日访阪神
本报记者张国成
4月27日,是日本阪神大地震之后的第100天。冬去春来,现在那里的情况如何?为此记者专程来到阪神地区。
  大灾之后
越接近神户,倒塌的房屋越多。芦屋车站,一座6层公寓大楼西高东低,斜卧一旁;三宫市一座大楼整体倾斜,从下面望上去,它与相邻的大楼仅有“一线天”的距离;广东同乡会所在的街道已是一片瓦砾;长田区大火烧过的痕迹随处可见……可以想见,阪神居民在1月17日凌晨发生的那场里氏7.2级的地震中经历了一场多么大的浩劫。
灾情是严重的,人们恢复生机的能力也是惊人的。地震百天之后,已有3万多间临时建筑投入使用。目前住在避难所的人数已从30多万减少到5万多。煤气、水、电的供应已基本恢复正常。被地震严重破坏的东海道至山阳区间的新干线现已修复通车,横贯东西的交通大动脉又重现昔日的繁忙。眼下的神户仿佛是一个大工地,塌落的桥梁正在修复,高速公路的加固工程也在加紧进行,数百万吨的残垣瓦砾正被陆续运走。马达的轰鸣声、汽锤的撞击声、切割金属的尖啸声,正催生着一个新的神户。
街头巷尾,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灾区人民的精神面貌,人们的表情又恢复了往昔的明朗与自信,在神户车站前的一座高大建筑物上,巨幅竖垂,白地红字十分醒目:“神户加油!”这样内容的标语几乎随处可见。它不仅挂在墙上,也挂在人们嘴边,还印在人们心里,更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
神户制钢所是日本大型钢铁企业之一,经过全体职工日夜奋战,遭受地震破坏的高炉仅在停产76天之后,就流出了第一炉铁水,年近70的社长龟高素吉望着奔流的铁水,流下了激动的热泪。他坚信,这炉铁水将是神户复兴的象征。拥有10万职工的神户制钢所不会在地震造成的1300亿日元的损失面前退缩。
在长田区有一家被围于断墙残垣之中的小百货店正在营业,货物整齐地码放在货架上。店内收拾得窗明几净,店主亦显得殷勤和气。当街的玻璃上一幅标语写着:“神户不会被压垮,神户必将复兴!”
一位卖鞋的人对记者说,他的店在地震中虽未倒塌,但已不能营业。地震后,只要天气好,他都出来摆摊。比起坐店经营自然是辛苦些,但总不能坐等吧。他很自信地表示,只要人在,就有希望。当他知道记者来自中国时,竟也提起了地震时中国对灾区的支援。
据说,地震发生时,到灾区采访的外国记者就曾感叹灾区的秩序井然和灾民们镇静若定。100天后的今天,这里的人们已从天崩地裂的恶梦中醒来,适应了灾后的生活,显得更加从容镇定。公共电、汽车上挤满了上班、上学的人们,大街上已重现往日的喧闹。(上)(本报东京电)(附图片)(本文照片均由张国成摄)
灾区百货店周围还是一片地震残迹,这家位于神户市长田区的小百货店已经开张。店前的玻璃上写着“长田区加油我们不会被地震压垮我们一定会复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