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爱国传统与民族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9-05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金台文论

爱国传统与民族精神
张岱年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爱国主义精神生长发育,形成具有丰富理论内涵的爱国主义传统。几千年来,历史迭经变化,但是这一传统却从来没有中断过。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爱国主义传统,由于民族特性不同,各个民族爱国传统的表现也不相同。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很多自己的特点。一是它延续时间长,这种传统可以一直追溯到华夏民族诞生之初,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始终是一面旗帜,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人民,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候,给人们以无尽的精神力量。二是在中国古代每朝每代都提倡爱国主义,并通过弘扬爱国主义来体现民族精神。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比较独特的。再就是,世界上很少有一个民族像中国有这么多的爱国英雄人物,他们创造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业绩,谱写了一曲曲中华正气歌。爱国主义已经成为我们民族的一种自觉心理。爱国主义已经化入到人们的血液之中了。
中国古代爱国主义传统不仅化为普通人的自觉心理,而且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尤其是儒家,将爱国主义融入自己的学说中,强调忧患意识,积极用世,建功立业,修齐治平等等,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理论传统。正是基于此,我感到,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去发扬光大;同时,它还是一种理论财富,值得我们去研究,以便更好地领会这一精神财富的精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以前我曾借用《易传》上的话,将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两条,一条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一条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说的是奋斗精神,后者说的是兼容精神。这两条在爱国主义精神中都有充分的体现。从前一条来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奋发向上,坚韧不拔,这种精神在历史上的确鼓舞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对于竭力与不良势力进行坚决斗争保卫国家正常运转的志士仁人,对于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和广大人民,对于为了国家利益而勤勤恳恳工作的各行各业的劳动群众,都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这种精神化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情怀,为了国家的利益哪怕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就像晚清思想家王韬所说的“尚戴头颅思报国,犹余肝胆肯输人”;这种精神还化为对国家事业的强烈关注,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国家的事业,如陆游所说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一心只想为国分忧;这种刚健有为的精神更化为一腔正气,撼山易,撼这种昂然正气难,像谭嗣同临死之前赋诗所说的“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就有这种凛然正气在回荡。
民族精神另一种表现形式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它的意思是,人们要像大地一样包容万物,兼容并蓄,以宽宏博怀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这一思想也是中国爱国主义传统得以形成的思想基础。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强调维护国家的利益,但并不以损害别国利益为前提,我们主张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反对扩张主义,我不向你扩张,你也不要向我扩张,互相保持和平,“协和万邦”;同时我们对待外来文化也能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这样便使国家的事业得到正常的发展。在民族共同体内部,强调“和为贵”,重视群体的和谐。中国文化有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重视群体,个体的价值只有在群体之中才能真正实现,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国将不国,何以家为?所以人们的价值观念不是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以群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为出发点,爱群体,爱国家,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形成一种自觉的心理,凝聚起全民族的力量,来成就国家和民族的大业。
中国爱国主义传统特别推崇个人的人格境界。爱国说到底是一种心态,它必须建立在个体的心理基础上,一个人必须“自爱”,才能爱他人,爱国家,也就是说要树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培养良好的品行节操,有昂奋的精神状态,有饱满的生命力,这样才能去做一个爱国者。古人对这一点是非常重视的。孔子说过“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他赞美伯夷、叔齐说:“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士可杀不可辱,你可以毁灭他的肉体,但是不能侮辱他的人格。孟子认为,人人都有贵于己者,谓之“良贵”,亦即所谓“天爵”,这是不可剥夺的,而官位等是“人爵”,是人所给予的,它是可以被剥夺的。因此人要弘扬这一天赋价值,树立自己的独立人格。宋朝陆九渊说得好:“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的做个人。”中国古代提倡这种个体人格,正是要实现全社会的价值,使组成社会的每一个分子都知廉辱,识道义,有昂奋之精神。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了这种人格境界,国家何愁不能振兴,困难何愁不能克服!
个体要树立自己的独立人格才能忧虑天下,关心国家,一个民族也要保持自己的特性。民族独立性表现在很多方面,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文化不独立,民族就无独立可言,甚至可能亡国灭种。今天,我们来深入研究这种爱国主义传统,也就是要发扬我们民族优秀的文化精神,树立民族的自主性,使我们的民族具有独立的文化,独立的思想,独立的国格。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之中,如今这一时代早已过去了,但是它的影响似乎并没有完全消失。半封建易于产生自高自大、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陋习;半殖民地易于产生一种崇洋媚外的自卑心理。这后两点都值得我们充分注意。这也从另外角度说明,我们今天树立民族自尊、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