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阅读
  • 0回复

四个月来的军邮工作——政工通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2-16
第2版()
专栏:

  四个月来的军邮工作
——政工通报
去年陇海战役前后,对前线作战部队精神食粮和对敌宣传品的供给和输送,以及部队中的报导稿件向记者团报社的寄送都发生很大的困难,这个困难不是在于没有东西,而是在于东西积压于后方或前线,送不出去,寄不上来。作战部队常常苦于没有刊物报纸阅读,部队中及记者写的报导材料与通讯亦苦于无法及时送到报社,我们最初曾经与地方邮局接洽邮寄办法,及利用兵站线转运的办法,但都不能解决问题,原因就是作战部队经常不断的行军转移,而兵站线的人员又无此项专责,所以不易寄到。此外部队中虽有专门的通讯员,但因人数太少,定期的大批输送精神食粮和宣传品到前方去,他们的力量是办不到的。陇海战役后,在冀鲁豫区党委军区行署的宣教联席会议上讨论了这个总题以后,才决定在各个作战部队中建立随军邮局的办法。其组织是在比较安定的地方战勤指挥部附近设一个军邮总局,每一个作战纵队设一个军邮分局(冀鲁豫军区独立旅也设了一个分局)。军邮总局随战勤指挥部行动,一方面与后方邮务管理局保持联系,另一方面与各个纵队上的分局保持联系,军邮分轮则随各作战纵队行动。军邮总局设局长一人,秘书一人,收发员一人,发行员一人,交通员十余人;各分局设局长一人,交通员数人(五人到九人),本部设一分站,这些军邮工作人员都是从地方邮局抽出来的。由于他们都是地方邮局的人员,过去大都是在安静环境中工作,同时他们也缺乏战斗经验。军邮建立的开始,这些同志在工作和生活上难免感到一些不习惯,和表现出一些生疏无经验没办法的地方,有时部队一行动,军邮间即失掉联系。十月下旬召开各军邮局长联席会。(一)检讨了过去的工作,吸收了过去的经验;(二)重新配备人员,并把实在不称职的人员,调出了军邮。后来本部又颁发了通知,规定军邮的物质供给完全归军队负责(发鞋与通讯人员同,发牲口料与骑兵的牲口同)及其人员的管理教育,完全由于所在单位负责,军邮总局只负业务指导的责任。加以受了一个时期客观战争环境的锻炼,使军邮工作同志打破了和平观念以后,在工作上创造出了完成任务的办法,如两局之间设立临时的过渡站,部队转移后的接头法,寻找联系的留信法,又如直接分送报纸到旅及各个部门,以求大家迅速得到报纸看的方法等;现在军邮交通员的积极性一般都提高了,有的一日能行一百三十多里,并每日有人赴军邮总局去。这样使后方的东西能很快送往前方,使前方的东西亦能很快送回后方,保证了作战部队不断看到报纸,和前线的通讯报导材料能及时送到记者团和报社,因此有时间性的东西也就不会失掉时间性了。部队上的一般信件和战士们的家信也得到了很快的寄送。某纵队在反击聊城时,接到转去的山东军区的报纸,见到山东部队攻坚的经验,增加了部队作战的勇气,其他纵队的同志都说过去部队一作战就看不到报纸,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
现在随军邮局的工作已有了很大的进步,若更能改善其领导,更好的得到部队方面的协助(特别是宣教部门及通讯工作同志),今后的工作成绩一定会更大的。
晋冀鲁豫军区野战政治部
(一月二十九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