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苏联对外贸易怎样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7-09
第3版()
专栏:

苏联对外贸易怎样为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
曾高

苏联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以后,就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新时期。机器设备的充分供应,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极其重要的条件。但在当时,苏联还是一个技术落后的国家,它没有充分的机器来供给工业、农业、运输业,没有对国民经济实行技术改造的物质条件。当时“如不拿俄罗斯现有的原料交换西方国家的机器和装备品,那么,俄罗斯用自己的力量很难建立运输业,很难发展工业与电气化城乡工业”。(斯大林:“党在夺取政权底前后”)为了实现发展国民经济的远大计划,为了使苏联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列宁曾指出,必须尽快地获得购买必要机器的可能。这件事做得愈快,那苏联不依赖资本主义国家而在经济上独立的基础就会愈大。(“在俄国共产党(布)第八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小组会议上关于租让制的报告”)
遵照列宁斯大林的指示,在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苏联的对外贸易担负起由国外输入机器以加速工业化建设的任务。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四年中,苏联输入的机器设备即达七十一亿九千多万卢布之巨,成为世界上进口机器设备最多的国家,在一九三二年,它曾购买世界全部机器输出额的半数左右(汽车不算在内)。当时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的困境中,英、德等国的大机器厂几乎全靠苏联定货开工。不难看出,这样巨大数量的机器,通过对外贸易流入苏联,对于苏联工业的成长壮大会起多么重大的作用。
当时苏联并不随便输入任何机器,而是按照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来输入。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发展重工业。因此,在对外贸易方面,也就着重输入重工业的机器设备。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一直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重工业的机器设备的输入,在全部工业机器设备的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都是很大的。一九二九—一九三○年,它占百分之八一点五,一九三一年,则已占百分之九三点五了。
机械工业是重工业的核心,要发展重工业,必须首先抓住这个核心。只有抓住这个核心,在本国建立强大的机械工业,才能使本国自力出产必需的机器设备,才能利用本国出产的各种机器设备来全面地发展各种轻重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因此,机械工业机器设备的输入,对于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具有极其重大意义的。
在机械工业中,最重要的是各种机床的制造。必须使本国能够大量制造各种机床,才能建立起独立的机械工业。在当时苏联的重工业机器设备总额中,是以机械工业的主要机器设备——机床的输入最为突出的,一九二九年,它在全部工业设备的进口总额中的比重为百分之八,到了一九三二年,这种比重已经上升到百分之二六点三了。
由于机床的大量输入,使苏联的机床制造业迅速地发展起来。苏联自己制造的金属切削机,在一九二七—二八年只生产一千七百多架,到了一九三四年就已经增加到二万一千架,而且已经能够大量制造转塔车床、碾磨机床、齿轮铣床、复合机床,掌握自动机床与半自动机床大量生产的方法,在这方面已完全摆脱了对外国的依赖,并开始由一个输入机器的国家变为一个能出产自己必需的机器设备的国家了。
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工业也是特别重要的。建立了这种工业,才能出产大量的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来完成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因此,输入制造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机器设备,来建立本国的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工业,就成为必要了。在当时苏联的重工业机械设备输入中,制造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机器设备的输入也占显著的地位。
关于输入制造拖拉机与现代农业机器的机器设备,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为建立斯大林格勒、哈尔科夫、齐良宾斯克三个拖拉机工厂,一共花费了三亿二千万卢布的外汇,这样它就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拖拉机工业。苏联大量输入制造拖拉机和其他农业机器的机器设备,以建立本国的拖拉机和农业机械工业,不但是正确的办法,而且是最合算的。一九三四年苏联拖拉机的产量计有八万八千架,比一九二三—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一年,即八年中输入的拖拉机总数超出了四千架,而这八年输入拖拉机却一共花费了十亿卢布左右的外汇。
交通运输机械的制造,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是交通运输业得以进行技术改造的关键。但只有输入制造交通工具的机器,才能大量生产交通工具,并因此而杜绝交通工具的输入。以汽车为例,汽车制造是非常复杂的一种工业,苏联当时还不能制造这许多专门设备,因此,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曾花费了三亿一千多万卢布的外汇,输入制造汽车的设备,以建立莫斯科的斯大林汽车工厂和高尔基城的莫洛托夫汽车工厂。在自己的汽车工业建立起来以后,苏联制造的汽车,一九三二年就已达到二万三千八百多辆的产量,使输入的汽车由一九三○年的六千六百辆减少到这一年的九百七十多辆。而自一九三六年起,不仅已经停止输入,并且有一些汽车输出国外了。
社会主义工业化,不是以发展轻工业为主要环节,而是要求轻工业能够适应于重工业的发展,因此,当时轻工业机器设备的输入在全部工业设备的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小的。一九二九—一九三○年,它占百分之一六点一,一九三一年,它占百分之四点八。
在轻工业原料和消费品输入的方面,苏联在工业化过程中,坚决执行尽量“增加生产资料的输入,减少消费品的输入”的政策。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轻工业原料的输入在输入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一九二九年的百分之二七点一降为一九三二年的百分之七点一。消费品的输入也由一九二九年的百分之一○点二降为一九三一年的百分之四点六。这种尽量“增加生产资料的输入,减少消费品的输入”的政策,对于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对于利用有限的外汇来促进重工业的迅速发展,以达到经济上的完全独立,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斯大林在一九三五年,曾给予这一措施以正确的评价,他说:“我们当时也许是能不把我们用严格节省方法获得的三十万万金卢布拿去创立国家工业,而用去输入原料并增加日用品的生产。这也是一种‘计划’。可是,如果我们采用了这种‘计划’,那我们就会没有什么冶金业,机器制造业,拖拉机和汽车,飞机和坦克了。那我们在外来敌人面前就会成为手无寸铁的人了。那我们就会破坏了我国社会主义底基础了。”(“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大会上的演说”)
对外贸易除了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要的机器设备以外,还能提供若干利润,成为工业化资金积累的一种来源。就拿一九二五年来说,苏联对外贸易就获得了四千四百万卢布的利润,来帮助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苏联工业化的进展,有赖于由国外输入大量的机器及设备,而要使机器及设备大量输入,必须采取一切办法,以扩大输出。因为,在当时缺乏外国借款的情形下,在缺乏信贷等等的情形下,从国外输入进来的资本不是完全没有,便是为数极少,只有扩大输出,才能取得大量购买外国机器所需的外汇。因此输出贸易的发展就“意味着从外国为我国工业购买机器装备,为农业购买机器与农具的可能性增大了,也就是说使我国经济加速过渡到新的技术基础之可能性增大了”。(“一九二五年十月俄共
(布)中央委员会全会决议”)
为了获取大量输入机器所需的外汇,苏联曾采取许多有效措施来扩大输出:对于出口的农产品,注意增建谷仓,冷藏库,发展加工与标准化的工作。对于出口的工业品,注意这些工厂的专业化,使各种牌号的商品达到一致与标准化。对于低利的商品,设立专门基金,鼓励其输出。此外,还发展相应的运输组织,以便利输出贸易的扩大。
苏联输出物资,是有一定原则的。这个原则,就是在不损害广大人民吃穿等需要的条件下,尽量扩大输出。当时斯大林曾说:“我们不能像旧时那样地说:‘自己吃不饱,也得要输出’。我们不能这样说,因为工人和农民要像人样地吃饭,而我们在这一点上是完全支持他们的。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在对人民消费无损的条件下,采取一切办法,使我国输出增加,使国家手中能保持一定的外汇准备金。”(“论苏联经济状况和党底政策”)
苏联当时输出的商品,以石油、木材、谷物最为重要,一九三○年,这三项商品曾占输出总额百分之五十以上。对于输出石油及其他矿产品以换取外国物资问题,列宁还在一九二一年就说:“不要吝啬:就让几千万最贵重的矿产品运到外国去吧”。
(“致阿捷尔拜疆、格鲁吉亚、阿尔明尼亚、达格斯坦、哥里共和国共产党员同志们的信”)在联共(布)十五次代表大会上,古比雪夫也要求对于石油采取一切办法尽快地加速这一项最重要的输出,并要求对于木材的输出在五年中比战前增加百分之十一。至于谷物,随着国营农场与集体农庄的发展,社会化的农业有更多的谷物可供输出,也就为输出计划的实现提供了可靠的基础。例如一九三○年国家采购的谷物为十三亿五千万普特,而在农业集体化以前,每年只能采购五亿至六亿普特。
除了输出上述物资以外,苏联劳动国防会议在一九二八年还督促合作社和国营组织,加强对肠衣及废物、废料等商品的采购工作和新商品的发现工作,建议利用私商、吸收城乡贫民参加采购工作,以便尽量扩大货源,发展这些“次要的输出”。
苏联输出上述物资,遭到很重大的困难,因为在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农产品价格低落,帝国主义者对苏联产品的排斥等等,都是苏联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推销的不利条件。为要克服这些不利条件,苏联政府曾采取了许多措施,进行了艰苦的斗争,终于胜利地完成输出的任务。仅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四年中,输出贸易就获得了一百一十亿卢布以上的外汇,保证了机器设备及重要金属的大量输入,促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顺利进行。
由于采取了正确的输出政策,苏联输出贸易的发展,对于农业生产的增长,对于国内市场商品流转的扩大和巩固,对于巩固工农联盟,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苏联工业化的胜利,一方面苏联输出的农产品与工业品的对比关系逐年变化,工业品在输出总额中,一九二二—一九二三年仅占百分之三十八,一九三六年则已增至百分之八十五。另一方面,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之前,苏联输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支付输入所需的外汇。随着工业化的进展,这种输出的性质日益消失,而输出额也大量缩减了。如以一九二九年输出数量为一百,一九三五年已减至八九,一九三八年更减为六四点五。这就表明,在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后,苏联产品首先要满足本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需要和文化需要,只以非常充裕的产品输往国外。正如米高扬在联共(布)十八次党代表大会上所说,当苏联“还是落后和贫困,还没有发达的机器制造业,而无论如何工业又必须建设的时期,我们只好把许多原料和食品输出到国外去,虽然我们自己也需要这些东西,但是把它们输出去可以获得外汇,用来购买工业用的机床,购买拖拉机工厂和汽车工厂的设备”。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以后,则“无论牛油、植物油,无论鸡蛋、腌猪肉……我们都不再出口了,因为我们要扩大本国的消费量,我们商店里的东西日益增多,而且从前拿去出口的那些品质优良的商品也摆在我们的商店里了”。

为了实现扩大输出,以取得机器设备的大量输入,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协助与刺激国内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为了“保卫正在建设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使之免受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袭击”,苏联坚决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制。一九一八年四月二十二日列宁、斯大林签署的法令,一九三六年颁布的苏联宪法,都规定一切对外贸易统由国家垄断经营。这种制度是:国家特设对外贸易部,执行国家在对外贸易方面的政策及法令,领导与监督输出入计划的实行以及所属出进口公司与驻外国商务代表处的工作,代表国家和外国签订贸易协定。至于出进口实际业务,则由各种专业化的进出口公司经营。
由于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制,苏联对外贸易得以根据国民经济各个发展阶段的要求,按照自己的计划,最大限度地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从一九二六到一九三四年,大量输入机器及装备,加速了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第二个五年计划年代,随着国民经济技术改造的完成,减少了机器的输入,增加了羊毛、皮革等原料以及咖啡、水果等食品的输入,以满足苏联人民日益提高的物质需要。
正如列宁所说,在帝国主义时代,在贫弱国家与富强国家还存在很大差别的时代,“除了对外贸易垄断方法外,……任何认真的关税政策都是谈不上的”。(“就对外贸易垄断问题致斯大林同志转中央委员会全会的信”)因为任何一个富强国家只要采取奖励输出的办法,都可以把这种关税保护完全摧毁,从而摧毁苏联的工业。因此,苏联坚决实行对外贸易垄断制,使国家能独立自主地进行对外贸易,使正在发展中的苏联工业不受外国资本的袭击,并使国家的计划经济不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行情波动的影响。同时,由于对外贸易全部掌握在国家手中,在对外经济活动上能取得行动一致。

我国目前也正在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斗争。我国的经济比当时的俄国还要落后,许多重型机器和精密机器还不能由本国制造,在这种情况下,从国外输入机器设备,以供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也是绝对必要的。
从国外输入机器设备,必须首先估计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不用多说,我国目前所处的国际环境,比当时苏联是更加有利的。由于苏联已经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家,欧洲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工业也比较发达。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其大部分就可以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输入了。
但要大量购买这些机器设备,必须扩大输出,只有扩大输出的数额才能换回大量的输入器材。对于主要出口商品,除应积极增产并适当供应国内需要而外,还应设法挤出一部分来增加输出;对于在国外可以畅销而节约国内消费影响不大的商品,则应采取一切办法开辟货源,大量输出。例如,输出十吨冻猪肉可以换回一部拖拉机,输出一万九千吨花生仁可以换回一座二万五千瓩的火力发电厂全套设备,我们为什么不能少吃点猪肉和花生来换回这些机器以加速国家的工业化呢?另一方面,由于对外贸易管制和保护贸易政策的贯彻,我国已经肃清了对外贸易的半殖民地的依赖性,由长期入超变为输出入平衡的国家。在这种条件下,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和资本主义国家进行贸易,换得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所需要的物资也是必要的。因此,在今天,深入地钻研列宁、斯大林关于对外贸易问题的指示,认真学习苏联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结合我国目前实际状况,进一步做好对外贸易工作,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