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阅读
  • 0回复

事功与修身——从爱因斯坦的人生追求谈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6-05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事功与修身
——从爱因斯坦的人生追求谈起
张式谷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是人们敬慕的人物。他是一位“自然科学伟大的改革家”(列宁语),他的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开辟了自然科学的新纪元。他坚决反对专制、暴政和侵略战争,为争取民主、进步和世界和平进行过长期不懈的斗争。其实,这位二十世纪的伟人还具有广阔的人生追求和丰满的精神世界,为人类留下了一份可贵的思想遗产。
——“光有知识和技能并不能使人类过上幸福而优裕的生活,人类有充分理由把对高尚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的赞美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之上。”
——“在这个被大家斥为物欲主义的时代,居然还把那些一生目标放在知识和道德领域中的人看作英雄,这该是一个可喜的迹象。这证明,大多数人把知识和正义看得比财产和权力更高。”
——“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解放出来。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言为心声。这些议论当然是爱因斯坦心境一角的剖白,从中可以探知这位大科学家,在科学技术与人的道德品格、财产权力与知识正义、物欲与操守、做事与做人、外在的物质世界与内在的精神世界等问题上,所表露的超凡脱俗的识见;探知他的大智大勇的精神支点,以及他所认为最可宝贵的东西。
人的价值应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外在价值与内在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表现在他的社会实践及其效果之中,表现在创造社会财富和推动社会进步上。同时,人优越于动物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具有思想情感和自觉意识。人的这种内在价值不能仅仅以狭隘的、直接的功用性来衡量和表现,而是表现为道德的充实、人格的完善和精神的升华。我国古代提倡的“克己”、“内省”、“修身”,现代所说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完善”,都是强调要努力实现人的内在价值。人既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动力源,又是社会运动的价值目标;改造自然和社会是为了人,改造自然和社会其实质也是改造人,是通过对客观世界的改造,创造新的人。承认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发展的这种辩证关系,对一个人来说,就是要把建功立业和自我完善统一起来,把兢兢业业做事和清清白白做人统一起来。
马克思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但并不否认人的自我价值,并不排斥对人的道德评价。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优良的道德情操和高尚的道德观念并不是“人的天性”、“永恒真理”之类的东西,而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进步的产物。它反映了社会进步的需要和人民大众的利益,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缅怀先烈前贤和表彰当今英杰时,总是在肯定其实绩之外,还要提倡他们的精神和风范的缘故。“清白高洁,功在千秋”,这句话说得好!一个具有高尚精神的人,或许未必都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可是,只要有这点精神,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只讲功利、不问道义,只讲业绩、不问品节,只讲文治武功、不问道德修养,不是高尚的健全的为人处世之道。辉煌掩盖不了缺失。有些事业有成、甚至功勋显赫的人物,因其人格品行具有严重的缺陷或污点,不会不使他的事业及其社会效果打了折扣,不会不使他的自身价值受到贬损和玷污,历史和世人也不会不在纪念他的功绩的同时,予以理所当然的谴责。因为精神、人格、道德这些看似空虚隐秘的东西,却能如影随形地表现在人的行为和事业之中,人的社会实践及其效果是离不开它的支配和影响的。不仅如此,我们的目标是要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上述目标的实现,决定社会整体素质和社会风尚的状况,决定社会主义的兴衰成败,实在是党魂、国魂、民魂之所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不仅是个人行为,而且是社会行为;不仅具有个人价值,而且具有社会价值,切不可等闲视之。
正确看待事功与修身、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这就是爱因斯坦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给我们的启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