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架起绿色桥梁——江北农技市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7-07-06
第2版(要闻)
专栏:

  架起绿色桥梁
——江北农技市场见闻
本报记者蒋建科
“两位专家,您看看俺这果树得的是啥病?”马功宣老汉一边擦汗,一边气喘吁吁地拿着两根杏树枝,急切地向来自中国农科院的宋壮兴研究员和田勇教授询问。“是虫,不是病。”田教授接过树枝看了一会儿说道。“怎么治呢?”马老汉又追问道。“在4月底到5月初喷洒溴氰菊酯或敌杀死,20天后可再喷一次。”“俺不识字,听不懂,麻烦专家给俺写个单子,回去照着买药就行了。”马老汉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行”,马老汉将“单子”往兜里一揣,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回俺心里踏实了。”
原来,家住山东省平度市蟠桃镇西蟠桃村的马功宣老汉,承包了村里的80多棵杏树、200多棵桃树和60多棵梨树,前年杏树枝上出了许多鼓鼓囊囊的花点点,去年树枝开始疯长,死了许多树枝,影响了产量,打什么药都不管用,急得马老汉团团转。当他得知设在城里的江北农业技术市场正在开一个全国科技会,有北京来的专家,便急忙剪了几根得病的树枝赶往会场。
这是江北农技市场接待过的数千名庄稼汉中的一个。如今,在平度,在胶东半岛,农民们遇到什么技术难题,都会赶到江北农技市场求教。甚至许多外省的农民也不远千里前来“取经”。该市场是由国家科委、农业部、国家教委、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与青岛市政府合办的第一家常设农技市场。
平度既没有大型农业科研机构,也不紧靠大城市,何以对农民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走进技术市场的网络中心,只见上百台高档计算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每天收集处理来自世界和全国的最新数据信息3000余条,同时又将1000余条最新农业数据信息经加工后向外输送。市场负责人介绍说,该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农业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网员遍布20多个农业发达国家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0个农业县、市。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科技信息在这里“一览无余”,被专家们称为“中国农业科技的信息高速公路”,这就是我们的优势之一。市场负责人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年7月,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江北农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已并入国际信息高速公路,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对于文化层次相对较低的农民来说,光有信息还远远不够,他们需要的是“眼见为实”拿回去就能用得上的实用技术。为此,江北农技市场采用“市场基地”的方式进行运作,用平度市委书记于冲的话说,就是要通过江北农技市场把平度办成先进农业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办成国内外农业技术的窗口。
这种运作方式把无形的科技成果变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的有形样板,大大加速了农技成果的推广速度,深受农民和科技人员的欢迎。不到一年时间,已发展联网会员2000余家,联系会员10000余家。一批有影响的国内外团体纷纷落户平度,建立基地。就连著名的荷兰球茎花卉集团、瑞士葡萄酒酿酒集团也分别与马戈庄镇和大泽山镇签订了基地建设合同,世界第二大农业企业美国孟山都集团也计划在平度建立5000亩试验示范农场……
江北农技市场已经产生了明显的效益。平度市“近水楼台先得月”,市果农协会去年通过市场引进苹果套袋新技术并加以推广,在当年普遍果品滞销的严峻形势下,套袋果仍以每公斤高于普通果2.3元的价格畅销,为果农增收100余万元。万家镇农民从市场得知养肉鸭能致富的信息后立即购进鸭苗养殖,李宝窝村村民李忠太一下养了600只肉鸭,仅此一项就挣了3600元,在他的带动下,全镇已出栏肉鸭1.3万只,存栏达1.7万只。全市先后通过市场共引进国内外农作物良种50多个。
江北农技市场已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一年来,前来参观、洽谈的国内外宾客已超过1万多人次。去年10月23日,俄罗斯联邦委员会代表团一行40余人专程从北京赴山东考察了江北农技市场并给予了热情的赞扬。清华大学副校长何建坤激动地说:江北农技市场建在农村,面向农村,上接科研院所,下连千家万户,直接沟通起农业科学研究者和使用者,使科技成果能迅速传到农民手中,这是江北农技市场的生命力之所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