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为祖国培养水利建设人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9-07
第3版()
专栏:

为祖国培养水利建设人材
 潘荻
严恺先生是全国有数的水利专家之一。一九五二年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时,他接受了国家委托他创办水利学院的光荣任务,担任了华东水利学院副院长,和学院全体干部一道,兢兢业业、不辞劳苦地筹划着学院的基本建设事宜。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解放前,当他在各校教书的时候,他是一再拒绝出任水利系主任的;而今天他却贡献了他的全副精力为祖国培养水利建设人材。
谁都知道:在我们伟大祖国的土地上,奔流着许多巨大河流,这些河流对我国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有极大影响。但是,在反动统治时期,这些河流没有被利用来为人民谋福利,长江、黄河、淮河等大河流经常泛滥成灾。而反动政府对此无动于衷,不设法防汛和兴修水利,因此,那时,水利技术人材是学无所用的。严恺先生虽然对水利学术有造诣,有着这一门专长,而当时却只能当作求生工具。他伤心地告诉记者:过去教了多年书,但是每年不过培养十多个学生,毕业后仍然无处发挥作用。那时,他曾决心亲自到宁夏去参加黄河水利勘察工作,希望对水利事业有所贡献,可是,到了宁夏,反动政府既不给钱,又没有人,什么事也干不成,甚至连吃饭都成问题,他只得再回到学校教书。他说最使他伤心的是:我们中国不是没有,也不是不能培养水利人材,可是过去建筑海港,反动政府偏要投靠帝国主义,由荷兰筑港公司来建筑。治理黄浦江时,始终是由荷兰、瑞士、英国人担任总工程师,当他为了研究黄浦江航运发展前途,去向国民党浚浦局借材料时,不料我们国家治河的基本资料,竟都让帝国主义的工程师带走了。
解放后他看到人民政府重视并鼓励科学研究工作者,关心水利建设,经常向他以及他的一些有水利专长的朋友虚心征询意见;又看到有些地方很快就开始了水利建设工程,他很受感动。想到自己多年来希望发展祖国水利事业的宿愿,现在正在国家的鼓励下实现着;自己的专长,现在有了用途。科学技术人员现在有了建设祖国的机会,严恺先生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许多事实使他真诚地相信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救星,人民政府的确是人民自己的政府,他决定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技术和力量。他一面积极教学,培养人材,同时还热情地参加实际工作,或与实际工作取得密切联系。一九五○年和一九五一年,他几次到山东、苏北参加治理沂水、沭河的勘察和规划研究工作,以及淮河入海水道的勘察工作;一九五○年他还参加了塘沽新港的建港工作;今年长江洪水很大,他和教授一起参加防汛研究工作。严恺先生在为祖国社会主义水利建设事业贡献着自己的技术和能力。
严恺先生重视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理论,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和业务水平。一九五○年,他开始自学俄文,虽然每天教学工作很忙,但他仍然规定每晚九点到十二点钟为自学俄文时间,这样坚持了半年多,到一九五一年,他已能阅读并能翻译一些苏联书籍了。在教学改革中,他积极团结全院教授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改进教学方法;他常亲自带学生到外地实习,并耐心为学生解答疑难问题。严恺先生踏实负责的工作作风,在学术方面的虚心态度,以及他朴素可亲的生活习惯,博得了水利学院师生们的爱戴。
现在,严恺先生当选为江苏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当他接见记者时,他不安地说:“我感到很光荣,但是更惭愧,因为我为人民做的事太少了。”当我们谈到有他参加设计的中国人民自己建筑成功的第一个海港——塘沽新港时,当我们提起他参加过勘察工作的沂水、沭河的治理工程完工时,他总是谦逊却又兴奋地说:“在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有人民群众支持,没有什么做不好的。”同时,他谈到国家对科学研究工作的鼓励和帮助,真是超过了他过去所希望的;全国水利建设也超过了他所想像的速度。他说:“过去几十年做的也没有解放后这几年做的多。今年水利学院毕业的学生有四百零二人,比解放前十几年来各大学水利系毕业生总人数还多得多,但是对全国各地水利工程部门的需要来说,却仍是不敷分配。”他说:国家如此迫切需要建设人材,又信任他,要他领导水利学院培养人材的工作,如果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将对不起祖国,对不起人民。他说:“今后我一定要经常与实际联系,关心全国、全省水利建设,尽可能帮助建设部门解决一些问题,同时也吸收各地建设中的经验,丰富教材,为祖国培养优秀的水利建设人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