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我对实行蔬菜产销结合合同的感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9-12
第2版()
专栏:

我对实行蔬菜产销结合合同的感想
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天桥菜站经理 马德政
今年春天,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天桥菜站和组织起来的菜农签订了五十九份蔬菜产销结合合同。通过产销结合合同,菜站掌握了足够数量的各种蔬菜,每天供应着居民大量蔬菜需要,有力地同哄抬菜价的菜商进行斗争,稳定了蔬菜价格。广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此都非常满意。
天桥菜站是从一九五一年八月建立的,当时成立菜站的基本任务是:组织和领导市场,同不法菜商作斗争,平稳菜价,力求满足城市人民日益增长的蔬菜需要。但因供销合作社菜站刚刚成立,对经营蔬菜业务缺乏经验,同时私人菜行经营比重很大,我们每天供应蔬菜数量只占整个市场供应数量的百分之十几,投机倒把的菜商们,就抓住了这一弱点,在市场上妄自提价抬价、掺水使假、兴风作浪,对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残酷的剥削。
我们拿早晨五点钟市场的菜价来说吧,这是一天中蔬菜价格最高的时候,为什么呢?因为菜商们知道,这正是市内各机关、团体、工厂管伙食的采购人员和广大市民集中到市场买菜的时候,他们便把菜价提得高高的,以便更多地剥削消费者。特别是当某种蔬菜上市量少时,他们更是千方百计地
“蹩行市”,直到菜价涨到一定程度时,他们才出售。但当早晨一过,采购人员都走了时,蔬菜价格就立刻大跌,菜商们就低价大甩卖,像芹菜、茴香、西红柿等,就不是论斤卖了,而是论堆论筐卖,这就使菜农受到很大损失。过去,每逢节日或因阴雨,蔬菜供应不上,市场蔬菜价格更是变化无常,如在一九五三年春节时,市场白菜由每斤四百元迅速涨到一千多元,同年八月下旬因连续下雨,蔬菜供应不及,许多蔬菜涨价达三、四倍。
当然,过去菜站为了平稳菜价,打击投机菜商,也曾作了很大努力。譬如我站在一九五二年和一九五三年两年中,为了扩大供应,还曾另外建立门市部,但都由于我们菜站掌握货源少,因而领导和控制市场的力量还小。加以私人菜商、菜行采取各种狡猾手段,制造谣言,挑拨我们和生产者、消费者的关系。他们向农民说,合作社菜站限价是不让农民多赚钱;他们为了垄断市场,偷偷摸摸地在半路上向农民截购蔬菜。他们为了哄抬菜价,在菜市上东边买西边卖,以便抬高价格后,谋取高额利润。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感到供销合作社菜站在市场上所起作用不大,不能为他们解决蔬菜供应问题,表示不满。
菜站今年上半年和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签订结合合同后,我们掌握了大批货源,市场上经营比重增加了,现在每天经营蔬菜占整个市场经营数量在一半以上,蔬菜早晚价格也不再像以前悬殊了。尤其明显的,每逢节日,菜价一般都很平稳,如今年端午节时,菜站为了保证供应,就在节日前夕,向各农业生产合作社提出扩大蔬菜供应计划,各社都按计划运来了蔬菜。如郊区小红门农业生产合作社在节日前一天,连夜突击摘下了十一大筐的黄瓜,黄土岗等农业生产合作社也都较平时加倍运送了蔬菜,结果保证端午节这天蔬菜供应。又如最近因连续阴雨,各种蔬菜不能及时运到市场出售,蔬菜供应很紧张,但我们天桥菜站的菜价还基本上保持平稳的。这都是由于我们推行蔬菜产销结合合同、掌握了菜源、有计划进行调剂和供应所得到的结果。
天桥菜站在执行蔬菜产销结合合同、保证蔬菜供应方面虽然获得了上述成绩,但我们决不能以此心满意足;在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许多缺点和错误。菜站的许多干部,多数是由菜商转来的,他们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资本主义经营思想,对为生产者和消费者服务的方针还贯彻得不够好。譬如对送菜单位的蔬菜作价方面还没有切实贯彻“优级优价”、“以质论价”的价格政策,对买菜单位也还有一些手续不够简便,这些都需要继续加以改进的。我们相信,随着郊区菜农互助合作运动的发展,菜站和组织起来的菜农订立蔬菜产销结合合同定会日益扩大。我们一定保证把首都蔬菜供应工作作好。(附图片)
北京市供销合作总社天桥菜站根据蔬菜产销结合合同,掌握了大批菜源。这是丰台区马连道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把大批小白菜、茄子等送给菜站。  张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