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苗区一农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11-04
第3版()
专栏:

苗区一农家
谭军
今年国庆节前夕,我访问了苗族农民洪耀禄的家庭。
洪耀禄住在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区吉首县的一个寨子里。群山像城墙一样拱卫着这个苗寨,一条清澈的溪流从寨里穿过,一层层的梯田,有的一直伸展到山顶,有的又落向黑糊糊的山脚下去了,像蜘蛛网一样。
这就是小溪乡。
当我踏进寨子里,天色已经大黑了。洪耀禄家里,只有他的父亲在屋里。他虽说是五十七岁的人,但脸孔又黑又胖,肩膀又宽又厚,比较去年我见他时,更显得健壮了。他见我走进来,热情地说着:“好久没见你来,好盼望,今天盼望到了!快歇歇!快歇歇!”接着,他告诉我,洪耀禄和妻子石元英都到农会开会去了。
房子里虽说还是老样子,但收拾得挺干净,堂屋的墙壁上,贴着毛主席像和好些画。毛主席像的下面,还钉着大的小的许多长方形的闪眼的红布条,这是洪耀禄上省里、县里开会的代表证。地板上高高的堆着一尺来长的丰硕可爱的苞谷穗子。
洪耀禄的父亲可健谈啊!他的话像决开了河堤的水一样哗哗地流出来:“今年这个年成,雨没有歇脚,山里总发水,我的一丘三亩的冲田,禾被水抹倒了,另外三亩田,正在扬花打苞的时候,又遭雨洗,要是过去,哪想还有收成?可是今年还是满满的收得了十五运多些干谷(一运谷约合一百三、四十斤)。”
他稍微停了一下。“互助组硬是好,人多力量大。我的禾被水抹倒,一等退水,互助组只用半天就把它全扶起来了。”说到这里,洪耀禄和石元英两口子,有说有笑的回来了。一进门,他俩同样热情爽朗地说:“谷收进了屋,这次来我家里,该多住几天了。”
洪耀禄没等我发问,就把他们开会的情形告诉我。讲到棉布计划供应,老头子听着听着就讲起解放以后穿衣方面改善的情形来。他说:“拿我家讲,解放以前,要吃的都没有,拣得几斤棉花,心里想留着织点布穿,到头总是忍心拿了上街换回吃的来。现在有了毛主席领导,翻身了,吃的不用操心,拣了棉花,也就可以自己织些布穿了,有时还要上合作社买布回来。单只耀禄去年就买了两丈多,缝得三件新衣服。我的小孙孙‘道生’通身穿的都是买来的,红花的布,绿花的布,缝的通身是新,通身是花……”。
他一家子要上坡去摘苞谷和挖土,准备秋种,天刚大亮就煮好了早饭。
吃饭的时候,大碗小碗摆上一桌子。“要是解放以前,想吃大米饭和这样有咸味的菜,除了过年过节那是没有的。”怕我不明白似的,洪耀禄特意对我说明。
话题一接触到过去,苦水可就多啦。
洪耀禄家祖祖辈辈给大恶霸地主“九千九”(意有九千九百运谷田)洪格六种田,面对黄土背朝天,成年累月没早没晚地做,一年还吃不上三十天的大米饭,总是吃野菜杂粮过日子。虽然还有四十挑桐子地,可是,在伪政府时期,四十挑桐子还换不上六百斤大米,到后来甚至没有人要了,他一家子也就无心经营。到解放前的头一年,就全部毁了。又加上国民党的苛捐杂税繁多,如什么月月捐、门牌捐,捻子费等等,洪耀禄每年光月捐就得出三斗多米(一斗合四十市斤)。这样,他家的生活更是一天不如一天,每天靠卖柴换得半饱,逢年过节才能舐舐“盐包”,尝尝盐味道。
解放后,洪耀禄家的生活就一天天好起来。他家在土地改革中分得三亩六分田,四块山坡,又参加了互助组,田里地里年年得到了好收成。单一九五三年,田里满满打了十二运干谷,地里收的苞谷杂粮也是成挑成担的,山里还劈了一万多斤木柴,卖得五十多万元,从去年秋收到今年春天,他的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的收入,合成谷共有三千二百多斤。
丰收给这个苗族家庭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从一九五二年秋收以后,他家每年就有七个月时间能吃上白米饭。以前箩子里经常没盐装,现在每月能吃上四斤盐了。过年过节时,吃肉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了,去年春节,第一次杀了一头一百斤重的猪过年。以前,十冬腊月没有鞋子穿,冻得脚板裂开,冒着血珠;现在全家有了三双胶鞋。钢笔和手电筒也有了。前年和去年冬天,全家大小都做了新棉衣。
过去毁了的桐林也重新恢复过来,还扩大了十挑桐子的山地,桐树已长得一人高,再过两三年就可成挑成挑的收捡桐子,这将更进一步改善洪耀禄全家的生活。现在的生活用当地苗族农民的话说:
“比过去可就翻了个大跟斗。”今后的日子自然还会过得更美的。
使得他全家最满意和全寨群众最羡慕的还是:洪耀禄和石元英夫妻俩亲密得活像一个人。他俩不论在思想上、在工作上、在生产上都是好样的。
还在土地改革时,石元英十八、九岁了,在劳动方面,粗的细的样样拿得起,放得下。寨里的青年人人都爱她。可是她只爱一个人。
那时,洪耀禄是青年团员,乡里的治安委员,在打土匪、斗争地主中都特别积极。他和石元英经常在一起开会,夜晚又一同上夜校读书。石元英不会写和不会认的字,他总是耐心帮助石元英。就这样,两个人在工作中和劳动中慢慢就互相爱起来了。没有好久,这一双爱人就结婚了。
一家子吃完了早饭。
石元英抱着她那七个月的肥胖小儿——道生,喂饱了奶,就匆匆送到互助组的抱娃娃组去。洪耀禄拿起石元英穿的草鞋,套好了草练,又把草练捶得软软的。“你好疼元英啊!连她的脚皮都怕挂破了!”我开玩笑似地说着,洪耀禄微微笑着,脸上泛起了一点红晕。这时洪耀禄的母亲收拾好了碗筷,颇为感慨地对我说:“抱娃娃组真是好。在过去,我上坡生产,背上要背着小儿,头上太阳晒的出汗,肚子炙的火热火热,大人小儿都吃亏,生产也搞不好。现在有儿子送到抱娃娃组,免得做娘的操心。”指着那在太阳光的映射下闪闪发亮的丰硕的苞谷穗子,洪耀禄父亲接着也说:“听毛主席的话总是没有错,组织互助组,生产生活都得发展,往年,我忙了田里,就顾不了地里,那里能种这么多苞谷,今年子我的苞谷满满收了二十挑啊!”
经过总任务的宣传教育,社会主义的光芒照亮了整个湘西苗族地区。他们的互助组预备用搞好生产的实际行动,争取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洪耀禄一家子为了争取转为农业生产合作社,准备把六亩田都种上油菜、荞子、麦子等秋作物,保证超额增产粮食,支援国家工业化,支援解放台湾的斗争。
我走出他家时,洪耀禄夫妻俩背着锄头上坡去了,他的父亲也背着箩,上坡摘苞谷去了。
社会主义的美好远景,鼓舞着苗族人民和祖国各族人民一道前进。我为这一个苗族家庭五年来的变化,不,这是整个苗族人民日新月异的变化,深深激动着。变化多大啊!还在不停不断的变化,再过几年,又会比今天好多少倍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