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万亿美元保增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3-02
第10版(财税金融)
专栏:金海观潮

  万亿美元保增长
  李建兴
  2月23日,国家计委主任陈锦华说,今后三年,我国计划投资1万亿美元,以确保“九五”计划完成。
  1万亿美元的消息,是陈锦华在参加国家计委、英国贸易48家集团和英中无形贸易集团联合主办的有关项目融资研讨会上透露的。消息一出,即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关注。
  有的人士认为,这个数字大得不切实际;也有的人士认为,为保证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达到8%以上,不靠投资拉动是不行的。
  国际、国内人士对1万亿美元的消息议论纷纷。其实,这是我国“九五”计划内的安排。据了解,“九五”计划共需投资13万亿元人民币。前两年已完成近5万亿元。单是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就达2.53万亿元,比1996年增长10.1%。后三年还有8万多亿元,按照目前的汇价,约合1万亿美元。陈锦华强调的是这个计划没有改变。
  计划没变,但在经济增速回落、市场变为买方市场、物价指数持续走低、失业和下岗人员大量存在、国企尚未摆脱困境、亚洲金融风暴尚未停止、预期出口增长减慢的背景下,重提1万亿美元,自然会令人注意。
  最令人担心的是钱从何来?1万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账单。单靠国家财政,是支付不起这么大笔金额的。
  何况,1998年,影响投资增长的具体因素一项也未减少。国家计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张汉亚日前撰文分析了近年投资规模增长速度呈现低增长态势的原因。他说:投资主体缺乏明确的投资意向。由于近几年,我国绝大部分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使从中央政府到个体投资者的各类投资主体都感到难以找到能获得较好收益的投资方向和项目,投资积极性较小。
  国有银行的商业化以及减少对金融行政干预的措施,使银行贷款更加注重效益。1997年各银行没有完成计划的贷款规模,表明银行奉命贷款和盲目贷款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变,这种趋势今年会继续。
  外资投入可能减少。
  企业自有资金不足。虽然我国企业的自有资金总量年年有所增加,但因行业的差距和经营效益的不同,资金分布很不均匀,除了少数几个得到国家政策支持采取垄断价格的行业,大部分行业企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并引起资金短缺,无力投资建设新的项目;而且由于这些企业的总体效益欠佳,难以得到银行贷款的支持。
  影响投资增长的四大因素依然存在,1万亿美元的账单怎么付?陈锦华说得好,主要依靠国内高储蓄率,靠内部积累。同时,将积极利用外资,探索包括项目融资在内的、多样化的投融资方式。这使人联想到2月17日,多家媒体报道的国家第二批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单位———国投集团在京成立的消息。笔者还注意到,各种建设债券的发行已提上议事日程。如浦东建设债券2月27日开始发行,总量达5亿元。
  据悉,1万亿美元投资的重点将放在基础设施、城镇住宅及配套设施、高新技术产业上。这一投资结构调整,相信会在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岗位、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上起到积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前不久,董建华也表示,未来四年半,香港在基建方面的投资将达2350亿港元。分析人士认为,以加大投资牵引经济快车,将成为两地最务实的选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