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思变求新书市活——开封市新华书店改革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8-04-0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思变求新书市活
  ——开封市新华书店改革纪实
  本报记者杜 飞进
  在河南省开封市新华书店采访,所见所闻令人振奋:书店内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读者俱乐部门庭若市;去年实现利润为省店下达计划的246%,一般图书销售占总经营额的46%以上。
  在全国新华书店普遍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开封市新华书店何以能一枝独秀?事实告诉人们:生机来自改革,活力源于创新。
  杀出一条生路
  1996年8月,刘占锋任开封市新华书店总经理后,向全社职工敲响了警钟:我们正面临两大危机:一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销售收入4/5来自学生的书包,1/5来自一般图书销售,这意味着用于满足人们学习、工作和业余文化生活需要的图书只占经营额的1/5;二是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销售额中4/5靠独家经营,吃的是“政策饭”,1/5才是“市场饭”。
  然而,加大一般图书发行谈何容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集体个体书刊经营者纷纷涌入发行领域,与新华书店展开了激烈竞争。怎样才能从兵临城下的包围圈中杀出一条生路?开封市新华书店认为,只能直面现实,主动出击,对现有经营思想、经营结构、经营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实行区域代理制
  新华书店要肩负起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就必须从“出版社出书我包销”的传统模式中走出来,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读者需求的变化,在社店双方经济利益交叉点上做文章,建立新型的社店关系。这个新型关系就是图书发行的区域代理制。
  开封市新华书店寻求建立图书代理制的信函发出不久,出版社纷纷来电、来信、来人洽谈具体事宜。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总编辑曹鹤龙亲临开封,感谢开封市新华书店为社店双方找到了一条共同发展的新路。目前,开封市店已与90家出版社建立了这种关系,代理图书销售一般较往年增长30%以上。
  开办专业书店
  开封市新华书店原有的12家门面几乎全是综合书店。刘占锋认为,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门店结构,还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低下,商品生产相对匮乏时期的产物,看似规模大,实际“外强中干”。要适应读者购书愈来愈专业化的需求变化,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按照“大而全”、“小而专”、“专而尖”的要求,进行门店结构调整,使综合店真正“大而全”,专业店力求“专而尖”,形成局部优势,吸引读者。
  根据这个分析,他们于去年4月下旬开始对门店结构进行了一系列调整,根据读者群的分布,新建、改建、扩建了4个图书超市,2个综合店及教育、少儿、古籍等数家专业店。
  记者采访时看到,这些专业书店新书达90%以上,而且专业结构合理,购书者络绎不绝。据介绍,各地慕名来信求购者有之,驱车几百里前来选书者也不乏其人。
  成立读者俱乐部
  近几年有这么一个矛盾现象:图书馆经费拮据,每年购书寥寥,而新华书店因所谓滞销,却要处理大量图书。如果组建一个类似图书馆的读者俱乐部,既可为滞销书找到出路,又可满足广大读者需要,岂不两全其美?
  经过精心筹备,一个拥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文化教育四大门类图书10万余册的新华读者俱乐部于去年4月底成立,很快就融入广大读者之中。在这里,只要交上50元(大中小学生每人30元),就可以全年免费挑选自己所需的各种图书,进行资料查询,享受邮购服务,参加古旧书交易、学者讲学、读书评书等活动。开业不到一年,俱乐部已有会员7000多人,接待读者10万多人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