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培训基层农技骨干 农科院在贵州扶贫成绩斐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7
第4版(要闻)
专栏:

  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培训基层农技骨干
  农科院在贵州扶贫成绩斐然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国农业科学院将贵州省确定为科技扶贫的重点省份,经过3年扎扎实实的送科技下乡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路子,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被评为全国“三下乡”活动先进集体。
  1996年,中国农科院与贵州省政府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决定首先从玉米、马铃薯、烤烟、柑橘和农产品加工5个方面入手,解决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难题。
  玉米是贵州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长年种植面积在1000万亩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26%左右,但由于品种老化、技术不配套等问题,玉米单产较低。为此,中国农科院与贵州省农业厅、贵州省科委共同研究决定,联合实施杂交玉米高产攻关项目,实施年限为4年,每年实施100万亩。中国农科院派出专家团,采取育苗移栽、平衡施肥、病虫害防治等10大项新技术,使14个县、市的105万亩玉米平均单产在1997年达到351公斤,比前3年平均单产增加72.8公斤,新增玉米产量7.3万吨,新增产值8879万元。中国农科院作为技术依托单位积极参与贵州省“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温饱工程项目”,主持编写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会同贵州省扶贫办进行了3次技术培训,帮助筹建了脱毒马铃薯中心,建立了9个脱毒马铃薯快繁基地,形成遍布全省9个地州市48个贫困县的推广技术体系,全省马铃薯亩产可由现在的425公斤提高到750公斤。
  此外,中国农科院还在“2万亩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建设”、“15万亩优质柑橘基地建设”等扶贫项目上取得突出成绩。他们先后组织了3次面向贵州的大型送科技下乡活动,28个研究所的220位专家在全省30个县的101个乡(镇)开展咨询、培训等活动,共培训农民和技术骨干4200人次,赠送科技书刊和光盘7200册(盘),捐赠仪器设备价值212万元,他们还选派科技副专员、副市长、副县长31人,帮助引进农作物优良品种300多个,帮助落实项目20多个,累计资金1.5亿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