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媒体转换,引发教育方式的一场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1-05
第11版(文化)
专栏:

  媒体转换,引发教育方式的一场革命
  陈锦俶(教育部、文化部、国家广播影视总局中小学生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秘书长):我们是读写的一代,90年代以来的青少年是视听的一代。当然,视听不能代替读写,但确已占很大比重。
  影视教育特别大的困难是片源,在社会上很难找到优秀的儿童片。一些名导演从儿影厂拍片起步,后来都流失了,主要是怕拍儿童片难成气候、浪费青春。
  我们发现,影视教育在青少年中是很受欢迎的。越是边远、贫困地区,对影视教育的积极性越高。拉萨有所中学想方设法收录了398部影视片,再组织学生观看。因此我认为,“三辰影库”对青少年学生来说是一个福音。
  孙云晓(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音像电子馆”是一个后希望工程,是一个更有希望的工程。失学儿童入学固然有希望,但入学后未必就有希望。现在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摧残孩子的教育,分数差不多异化为魔鬼。对于素质教育来说,人的头脑不是一个等待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等待点燃的火把。21世纪是学习的世纪,要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其中,学会共处是教育的基础。青少年接受像“三辰影库”这样比较系统的影视文化教育,有利于了解其他民族,理解世界潮流,学会关心、学会合作。现在一些孩子的心态比较偏激,城里人歧视乡下人,成绩好的歧视成绩差的,北京人歧视外地人,还有某些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这不是一种“地球村”居民应有的心态。
  刘道玉(武汉大学前校长、武汉市新世纪外国语学校校长):在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电影课被正式列为小学部的选修课。电影课也是一部集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知识为一体的活教材,可以弥补学科课的不足,丰富学生的知识。尤其重要的是,学生上电影课,受到美好图像和音乐的熏陶,精神放松,心胸开阔。这种氛围有利于大脑分泌出一种“β内啡呔”,发出令身心愉快的“α波”。这种“α波”正是在右脑思维活动占优势时出现的,它能诱发出人脑的潜力,提高注意力、记忆力,使灵感思维、创造力尽情地发挥出来。
  我长期从事创造教育研究,已经设计出一个适合于小学的创造教育模式。该模式是“一主二辅三结合”,即以学科课为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主渠道,以选修课、活动课为辅助形式,力求做到学与思、动脑与动手、开发右脑与开发左脑相结合。很明显,电影课对于实施这种创造教育模式是十分重要的,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型右脑”。
  陈庆贵(中央电教馆学校电化教育研究室主任):音像电子教育一直在抓,但“音像电子馆”作为一个整体概念提出来,意义重大。它将推动音像电子教材建设,推动现代化教育思想、观念的更新,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促进电化教育的深入。“音像电子馆”将成为中小学现代化教育的一个大资源库,而“三辰影库”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未来的“音像电子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它将是单一媒体,还是包括录音、录像、投影、VCD和CD—ROM等在内的多媒体组合?只有通过研究,“音像电子馆”才能在质量上把关,在内容上丰富、发展。
  王芊(北京图书馆音像资料中心主任):北京图书馆10多年前开始收藏音像资料,现已有CD、VCD、DVD、录音带、录像带等4万多件。这些音像资料过去主要是为科研、电视台服务,听了徐永光同志的介绍,我很受启发,感到也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下一代服务。80年代北图花1万美元从美国买进一套《20世纪录像百科全书》,内容以社会科学为主,包括38张LD,一个条目有几十秒到几分钟的画面,其实非常适合青少年观看。
  王涛(新闻出版署音像和电子出版物管理司司长):对媒体形式的变化可能给教育带来什么影响,我们还估计不足。国外音像制品和电脑软件大量的是针对学生,当然也有娱乐。光盘存储量大,尤其是教学软件,能把一些非常枯燥的、逻辑推演的东西直观地、多维地展示出来,还可以进行新的设计、编程。这不仅是媒体革命,也是教育方式、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领会方式的革命。
  孙文华(三辰影库音像电子连锁租赁公司总裁):观世界,然后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先带上有色眼镜,再去观世界,会非常困惑。让孩子们多接触中外影视作品,就是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五彩斑斓的世界。
  过去教育的东西太枯燥,娱乐的东西知识贫乏。而教育娱乐业扬二者之长,避二者之短,正在脱颖而出,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通过现代网络营销制度的建立,把世界上最优秀的少儿影视节目送到千家万户。这就需要教育界、影视界、企业界联手互动。(附图片)
  陈锦俶
  刘道玉
  陈庆贵
  孙云晓
  王芊
  孙文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