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小说创作中的文体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2-05
第11版(文学观察)
专栏:金台文论

小说创作中的文体问题
张学昕
文学创作中的内容与形式问题,也就是作家的生活积累与情感体验如何获得较完美的艺术表现问题,一直是作家们多年来致力探索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艺术课题。这关系到作家对生活的认识和把握,能否达到一定的审美高度,作家的主体意识与追求,能否更好地表现生活的底蕴。因此,寻找、探索语言、叙事风格、结构方法等文体方式的多样变化,进行艺术形式的多项锤炼,成为近年小说创作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
近年小说创作文体风格的变化可以追溯到80年代初期。那时,一些作家就开始把笔触伸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注他们的命运与心理,打破了以往小说的戏剧性结构形式,追求朴素而颇具深意的叙事风格和文体。继而,在中、短篇小说创作潮流中,又出现了以刻画人物心理为主的通过“内视角”、“心理结构”来结构作品、表现社会生活的小说。小说的叙事、抒情,人物的行为与心理变化浑然一体,这种探索被评论家称之为“西方现代小说的东方化”。这之后,小说界又先后出现了诸如“诗化小说”和“散文化小说”、“哲理小说”、“笔记体小说”,以及其他许多探索、实验文体。它们或追求空灵,或追求深沉,或讲究韵律章法,或追求叙述语调,都在一定程度上为文学增添了新质。作家观照、审视、表现生活的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文学的文体意识更加自觉了。及至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文坛又先后出现了被人们称作“现实主义冲击波”和“晚生代小说探索”的小说创作,各自以其创作上对现实生活不同的美学原则而给文坛带来不同风格面貌的作品。
可以说,小说创作文体上所呈现的多样化,无论是在小说时空观念方面,在讲究色彩、情调、意境、韵律、审美角度转换上,还是追求深层文学语感的隐喻性和意象性,抑或对生活、现实的“直接书写”,从整体上讲,一方面是由于作家作为创作主体的精神价值取向更加丰富与自由的表现,一方面也是因为小说主体风格变化赖以产生的现实情境,即中国的改革开放在八十、九十年代所引发的不断接踵而来的诸多社会人生问题,给作家的写作提供了现实的土壤。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中国当代小说创作中文体风格色彩纷呈的现象,如何客观而公允地评判这种探索的丰富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这是我们充分认识、理解当前小说创作至为重要的问题,这对于进一步推动当代小说创作,丰富中国当代文学的表现手法,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总结其创作得失,理性地思考其未来发展趋向,无疑都将大有裨益。
审视近年小说创作的实绩,我们感觉,作家对文体风格多样化的选择与追求,确实给文学创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首先,作家文体意识的强化使作家形成了一种艺术自觉,作家们不再仅仅满足于小说的认识功能,而是进一步将其置于艺术哲学的审美高度,致力寻求挖掘作品艺术形式本身对内容的开掘力量,创造小说文体“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对艺术形式价值的确认和拓展,自有其特殊的新意。其次,诸多探索性质的文学创作对小说文本形式和人的个体生命奥秘的探寻不仅丰富了文学对生活的表现形式,而且在现代领域拓展了文学的表现天地,表现了丰富、复杂的现实人生。作家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将视角深入到人的内心情感世界,获得了新的审美体验。对想象中知觉经验的描述、富于审美形式意味的叙事模式、意象、意绪与氛围的精心构造,注重抒情的个性化语言,构成了小说文体的美感特征。作家对不同文体模式的选择,包涵着对世界认识方式和角度的变化,也包涵着对生活认识的深化。这种对生活认识的深化表明中国作家不仅懂得从社会、历史的现实关系中去认识世界,还学会从艺术的、文化的角度审视生活,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但是,从近年小说创作的情形看,在对小说文体风格的重视与强调的实践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且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有的作家在打通个人感情和现实世界的关系时,由于对文体表现的过分强调,使内容与形式的内在冲突表现出来,作家的生活积累往往受到文体形式的限制,制约了作家情感、思想充分而深刻的表达。小说表现出疏远生活本质时代性,迷恋表象,过分地强调感觉,从而丧失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二、无论哪种小说创作潮流涌来,无论有无创作界和评论界的倡导,也不顾及作品的语言风格、形式与文体特征不仅和作品内容、艺术追求相联系,与作家才情、气质、内在情神结构相一致,都会有大量盲目的追随者,盲目追随“潮涨潮落”,以一种叙事角度或一种观照事物的方法为“时尚”,甚至不惜改变句法,有意采用生涩冷僻的表达,进行模仿性写作,从而失去了把握生活的独创性能力,造成文学创作中的某种隐患。三、一些作家走入了文体探索的误区,进而可能滋长或导致文体危机。因为,考察新时期文学初期至近年的小说创作,我们发现种种文体几乎都被尝试遍了,人所共知,我们用不足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近现代小说形式革命百余年的历程。在这二十年内,许多人刻意模仿西方的文学大师们,在模仿中迷失自我并陷入自身的创作危机。我们见到的大量“文本”却并非是新的文体,或者干脆就是现成文体的复制品或翻版。我们在近年的一些小说中已窥见到文体风格危机的端倪。
面对当前的小说创作实际,我们所期待的是,作家应坚持文学的本性、文学与现实正确的审美关系,在对文体等形式的选择中,继续不断地探索与寻找一种最契合主体表现个性的形式,使文体风格的选择与追求能够真正使艺术成为艺术,成为有个性的审美表现形式。像有的评论家指出的,中国小说在世纪末将出现一次跨文体的革命性变化,世纪初以来的种种小说文体、古典文体和西方文体,将以“碎片”形式获得新的聚合。这种跨文体革命并不只是纯形式领域的,而是要借新形式创造性地传达出来自现实的新的体验和新的思想。在这个意义上,对小说文体风格的不断探索更有其深远的意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