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斋月喀布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4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斋月喀布尔
王南
隆冬时节,朔风呼啸,远处群山上的皑皑积雪,闪着逼人的寒光。那满是弹痕的城郭,衬着破败的街区和残缺的楼屋,呈现一派凋敝、萧索的景象。晨曦中,居家饮烟稀疏,闹市亦乏都邑生机。过往行人里有不少面带愁容,神色沉闷,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依旧是在这般凄凉、悲楚之中,喀布尔迎来了又一个伊斯兰斋月。
“许多人已经失业,有工作的也被欠发数月薪水。”一位店小二如是抱怨。“即便拿到薪水,数量之少也不足养家糊口。”因为在当地,多数人的月薪仅相当于几个美元。然而,物价和通货膨胀却如脱缰的野马,扶摇上攀。时至今年斋月,黑市上美元与阿富汗尼的兑换率已涨至1∶4万,较上一个斋月涨了25%强。街头行乞者随处可见,其中多是妇女、孤儿和残疾人。为了索讨一丁点的施舍,他们已顾不上所谓的“体面”和“尊严”。一位市民哭述:“这里的人活得非常艰难。”虽然在城中商业区的“鸡街”还有一些出售食品的店铺,但绝大多数喀布尔人只能对之望而却步,他们实在没钱去享用那些“奢侈品”。
多年来,许多喀城市民是靠施舍和救济来维持最低生计的。极少数尚留在当地的富人,有的还能遵从伊斯兰教义,捐一些财物救助穷人。以前,设在城里的各类国际救援机构,定期向市民发放人道救援物资,这几乎是许多喀布尔人的唯一生活来源。遗憾的是,自去年8月20日美国空袭阿富汗之后,这类机构已人去楼空,随着外籍人员陆续撤离,救援工作也逐渐停顿。尽管如此,每天仍有不少人聚在那里,久久不愿离去。他们企盼奇迹出现,救援恢复,能领到哪怕只是少量的充饥之物。个别对生活感到绝望的,不得已自寻短见,以求解脱。
喀布尔人所要忍受的不仅是饥饿,还有异常的寒冷。气温计的汞柱,一直在“低温区”徘徊。除极少数居民外,室内取暖设施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近乎一种奢望。更何况,普通民宅长年失修,仲夏已是逢雨漏水,严冬越发难挡风寒。
入夜,灯光稀微。为打发饥疲、寒冷和失望,喀城市民大都早早睡下。那些飘泊街头的孤儿和无家可归者,更是又冷又饿,因不知第二天又会有谁再也醒不过来,他们几乎是带着某种恐惧度过寒夜。饥寒交迫,挣扎求生,这就是喀布尔人的苦难现实。然而,比饥寒更为令人担心的,是不期而至的空袭和炮轰,以及埋在喀城内外的无数地雷。仍是斋月的1月中旬,距喀城不远的战场上战事又起,塔利班与反塔利班联盟在城北25公里左右的夏克达拉一带,动用大炮、火箭等重型武器,猛射对方阵地。爆炸声摇山撼岳,振聋发聩,喀城民众的心也在随之颤抖。
隆隆炮声划破的不只是斋月应有的平静,还有喀布尔市民和阿富汗人民渴望结束战乱、向往和平的强烈心愿。他们已在烽火硝烟中煎熬了20余年,如今还是看不到尽头,眼前的一切,还是那样让人感到茫然无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