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青龙”腾飞乌云山——湖北省英山县科技兴茶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科教兴国神州行

“青龙”腾飞乌云山
——湖北省英山县科技兴茶纪事
胡映球
地处毕昇故里的乌云山,近两年名声越来越大。14年前笔者曾去过,它只不过是一座长着零星枯黄茶树的半荒山而已。是什么原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使这座小荒山变成了一座名山和富山呢?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最近专程到湖北省英山县红山镇乌云山村进行了采访。
红山镇党委书记王小光介绍说,1986年以来,乌云山村干部群众借国家科技扶贫的东风,在县科委及县茶叶公司的指导和帮助下,在“乌云山”上展开了“科技兴茶”的大决战,茶叶面积由原来的6亩发展到210多亩,年产干茶由200公斤左右增加到2万公斤以上,茶叶总产值由不足1000元猛增至50多万元,初步改变了乌云山农民贫困落后的面貌。乡亲们都亲切地把茶叶产业赞誉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青龙”。
近一两年来,他们一方面投资100万元,引进了白毫早、早逢春等无性茶树新品种,架起了160多个塑料大棚,安装了自动灌溉设备,全部实行了科学化、规范化的培育和管理;另一方面争取县财政局、宣传部、卫生局和旅游局等部门的支持,又投资220多万元,建成了鄂东第一个“乌云山茶叶公园”,将依山的3个小水库,开发成风光秀丽的“仙人湖”、“月牙湖”和“碧水湖”,建起了风景迷人的“水上公园”,办起了垂钓、游泳、划船、餐饮、娱乐等一条龙的旅游服务,修通了平坦的环山柏油公路,新建了美观大方的仿古牌坊、茶轩、品茗亭、望仙阁等景点36个,还开发了“英山八景”之一的“倒挂仙人”。
由于普及了良种茶树、塑料大棚和科学培管等先进技术,“乌云山茶叶公园”已经实现了春夏秋冬四季都采茶、制茶和卖茶,生产的具有自己特色的“乌云龙井”、“乌云翠毫”和“乌云眉珍”等高级名茶,不但质量好,色香味形俱佳,每公斤售价500元以上,而且产品供不应求,每天数百名旅游者都要看着采茶、守着制茶、等着品茶和抢着买茶。真是“青龙”的腾飞带动了旅游业的兴起,兴旺的旅游业又促进了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有4万多名中外客商慕名到“乌云山茶叶公园”参观、旅游和采购茶叶。去年茶叶收入达到120多万元,旅游收入突破1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95年的1181元猛增到1998年的2341元。
现在,当人们走进乌云山村,看到的是一排排崭新的楼房如雨后春笋般地拔地而起,一辆辆农用车、拖拉机和摩托车擦身而过,82%的农户安装了程控电话,76%的家庭购买了彩电和卡拉OK机,村民们吃的、穿的、戴的和用的也都逐渐现代化了。所有这一切,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该村2组58岁的村民刘德富对我讲,他家4口人,从去年初起,依靠新的科学技术,仅茶叶收入就达2.8万元,加上搞旅游服务业收入1.1万元,不到两年就纯收3.9万元,不但购买了摩托车和大彩电,还安了程控电话机,计划明年盖楼房给小儿子结婚哩。
汽车离开“乌云山”已经很远了,可是“青龙”腾飞乌云山的图景一直在我的脑海里回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