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用中华文化经典充实孩子的黄金时代学者盛赞古诗文诵读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4-06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用中华文化经典充实孩子的黄金时代
学者盛赞古诗文诵读工程
本报上海4月5日电记者杨振武、卢新宁报道:如何让中华悠悠五千年文化不仅存活在图书馆的典籍中、博物馆的展品里,更存活在今天广大民众的心中?4月3日于此间举办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座谈会”上,海内外著名学者对这项致力于让孩子们“直面经典”的工程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在少年儿童记忆的黄金时代读点古诗文,不仅有益于熏染性情,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也有益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承继和弘扬。
座谈会由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本报教科文部共同举办。应邀与会的有著名作家金庸,著名学者王元化、汤一介、庞朴、乐黛云、陈平原、葛剑雄、陈尚君、赵鑫珊等,杨振宁、季羡林、南怀瑾、余秋雨、饶宗颐、叶嘉莹、蔡志忠等著名学者作了书面发言。
“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是中国青基会推出的一项跨世纪社会公益文化工程。该工程全国组委会主任陈越光介绍,目前全国已有28个省(市)自治区的约25万小学生参加此项活动,直接受影响的成年人超过100万人。有关方面的调查表明:88.7%的家长和96.7%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孩子的个人修养和人格发育有好处;94.2%的家长和100%的老师认为背诵古典诗文对提高孩子的语言文字能力有好处。
王元化、汤一介、庞朴等与会专家学者指出,“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让下一代自小就能从李白、杜甫、苏东坡的名篇中,接触、了解中华优秀文化,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书面发言中回顾了自己从小学一年级起背诵唐诗的经历,他说,即使当时有些诗句不全懂,但并不影响背诵。70多年来,在人生旅途中经历了多种阴晴圆缺、悲欢离合之后,越发体会许多名句的意义,每过10年,在理解上就会有一个新境界。
著名作家金庸认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对自己文化有所了解,才能在今天的世界上发挥作用,中华古诗文中蕴藏的人文精神,是对孩子们进行美育教育的丰富资源。季羡林和饶宗颐还特别提到今年春节期间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是一种好形式,并说,江主席和首都观众一起欣赏了这场演出,是对全社会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推动。
中国青基会秘书长徐永光、副秘书长顾晓今,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王鹤鸣等参加了座谈会。本报将刊发座谈会的发言摘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