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五四光芒照千秋——专家学者评说五四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五四光芒照千秋
  ——专家学者评说五四精神
  本报记者 董洪亮
  万物生机勃发的5月,我们迎来五四运动80周年。
  80年前的5月,军阀当政,风雨飘摇,为抗议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列强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转让给日本的无理决定,身在人生春天、心系天下安危的北京青年学生发起伟大的五四爱国群众运动。他们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奋不顾身、救亡图存。
  80年后的今天,国泰民安,政通人和,我们正前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途中,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许多专家教授缅怀五四先驱,展望祖国未来,发表见解,倾吐心声。
  爱国主义 民族进步的动力
  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的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专著《五四运动史》作者彭明认为,五四运动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激情,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从6月10日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到6月28日拒签和约,都是爱国群众运动的结果。而且,北京的五四先驱们和上海的爱国群众进一步提出了对北京军阀政权予以“根本之改造”、“另起炉灶、组织新政府”。
  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静如接受采访时说,爱国主义不仅表现在1919年5月,而是贯穿在整个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在五四运动和由五四运动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作了准备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才使反帝反封建的中国革命有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求是》杂志原总编辑、研究员有林强调继承五四光荣传统,应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他说,爱国主义是个历史范畴,在当代,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一致的,今天所说的爱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广大青年只有牢固树立热爱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崇高感情,才能更好地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捍卫社会主义祖国贡献聪明才智。
  民主科学 富民强国的双轮
  国强民富是数代中华志士奋斗的目标,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汉国说,五四运动的斗士们高扬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陈独秀提出要“拥护那德谟克拉西(民主)和赛因斯(科学)两位先生”,他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将民主(当时称人权)与科学并列,倡言国人“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北京大学原副校长、著名教授沙健孙认为,1919年以前,陈独秀所说的民主是指西方资产阶级的现代国家及其民主主义制度,也指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科学,狭义地说,是指自然科学,广义地说,包括社会科学在内。后来,一些新文化运动的发起者和参加者发现资产阶级民主在实践上,并不能为把中国引向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指明方向,因此,接受马克思主义后,五四主将开始转向社会主义民主。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并结合我国的实际使民主和科学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中国人民大学著名教授戴逸说,继承五四运动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国情和传统,逐步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结合法制建设民主,扩大群众参与基层民主的程度。他认为,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精神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还包括科学思想和方法。
  《求是》杂志原副总编辑、编审马蓥伯说,中国共产党人高度重视科学的作用,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陕甘宁边区就成立了自然科学研究会。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两弹一星,向世人展示了中华儿女驾驭科学技术的能力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我国组建了中国科学院,后来,又产生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许多科学家被党和政府视为国宝。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已成为四个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振兴中华 当代青年的使命
  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如何才能使国家强盛发达、如何才能使自己成为跨世纪的新青年,成为广大学子的热门话题。
  彭明教授认为,五四运动中充满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倡导的民主、科学精神,构成五四的优良传统。这种传统犹如一种接力棒,为20世纪的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
  最近几年,每到暑假,大学生离开学校的课堂,奔赴社会大课堂。他们下田野、走工厂、入街道、进军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常常达100万人。张静如教授认为,人类社会一直靠不断的创新在发展。他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担当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当代青年更需要具有创新精神。这也是对五四精神的发扬光大。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尹凤英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当代青年的大方向,青年应该集中力量建设现代化。让我们弘扬五四精神,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奋斗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