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这部不朽之作,他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 田浩江和《黄河大合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7
第9版(大地周刊)
专栏:人物春秋

  这部不朽之作,他走到哪儿就唱到哪儿
  田浩江和《黄河大合唱》
  邬枫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诞生六十周年,这让我想起了田浩江的故事。尽管他没从延安走来,但他对这部作品一往情深。
  田浩江1983年赴美学习,是艰辛的努力使命运之神终于对他露出了笑脸。他六次在国际声乐比赛中获奖,如今已在大都会歌剧院参加了二百多场演出,并且不断与国际著名乐队、著名指挥家合作,足迹留在世界各地。多明戈重新整理了已多年未上演的西班牙歌剧《瓜拉尼人》,邀请田浩江饰演主角之一安东尼奥。首场演出后五十多名记者争相采访,惊呼:“没想到中国会有这样好的男低音!”1996年该剧在华盛顿首演时,总统克林顿曾特别致贺,李道豫大使举行宴会祝贺田浩江和多明戈的成功。如今,田浩江已被歌剧评论界认为是正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歌唱家之一。
  田浩江从没忘记那些优美的中国歌曲。十几年来,他在大小近百场个人音乐会和讲座中,热情地为西方听众介绍了许多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其中他最喜欢唱的一首歌是《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颂》。他说:“《黄河颂》凝聚着时代的力量,唱这首歌的人必须找到时代的感觉,否则不能表现出震撼人心的音乐。它是中西音乐结合得非常好的一首高难度的曲子,是一块试金石,不是每个歌唱家都敢唱的,有的人录这首曲子必须经过剪接。”
  1984年在丹佛第一次举办中国音乐家音乐会,田浩江演唱了这首歌,当时找不到歌谱,就用手里的钢琴协奏曲《黄河》的谱子将就着唱。后来他走到哪儿唱到哪儿,他所要表现的不是自己,而是音乐。他要与观众一起分享中国音乐的美。每次演唱这首歌,下面观众都很激动。
  “我感到我的血液里有黄河精神的延续,我能融入这首歌的感情,我对这歌的理解和把握,已经可以使我在歌唱时不考虑声音、技巧,而能忘我投入。对于一个歌唱家来说,这是最幸福的境界。1995年我回国录了张CD。当时发烧三十九度多,日程特别紧,我在医院输完液,就只剩下四小时的时间了,还有七首歌没录。我直奔录音棚,马上录《黄河颂》!这里面有功夫、能力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力量。”
  田浩江的父亲田耘,母亲陆原,十几岁就在抗日的烽火中参加了抗敌演剧二队。他从父母那里听熟了《黄河大合唱》的故事,唱熟了这动人的旋律。他爱这部作品,在血液里流淌着黄河的激情。他说他要永远唱下去,唱遍全球。
  上图为1939年春《黄河大合唱》的首次演出者抗敌演剧三队全体队员在延安。(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