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两首歌的故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7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两首歌的故事
  蒋开儒
  好多次,不同的人给我提出了相同的问题:“《春天的故事》和《走进新时代》是命题作词吗?”
  我说:不。那是我生命的感悟。
  解放前夕,一个家族在桂林分裂了,姑妈一家去了香港,姐姐跟当飞行员的姐夫去了台湾。姐姐本想带我去的,在衡阳等了三天,终因十四岁的我舍不得妈妈而未能如愿,后来,我走进了解放军的炮兵部队。姐夫是那边的空军,我是这边的炮兵,对上了,还好,我们没有交火,我打的是迫击炮。
  历史开了个玩笑,本是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而且是立过三次功的优秀战士,却因帽子上写着“海外关系”而被放逐。1958年,我离开部队,走进北大荒。
  人活着,总是追求希望的。从军、从政都没了希望,我选择了从文。然而一从文,就赶上了“文化大革命”,给我贴了铺天盖地的大字报,我成了首当其冲的“坏分子”。好在当地“革委会”领导人热衷于宣传,成立了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用了我的一技之长。我写过一百多个节目,却没有署过一个名字,那会儿,我还是乐观的,因为生命还有用。那会儿,我最盼望的是和别人一样,拥有做人的权利。就像在严冬里盼望春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一开,我就听到了春的脚步。1979年春,我所在的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府批准我去香港会见在港台和美国的亲人,我的心就在喊:春天来了!
  启德机场。分别三十年的姐姐拥抱着我哭出了第一句话:这是做梦吗?我说,这不是梦,这不是梦,你抱着春雨,我抱着春风,两颗心贴在一起跳动,冰雪悄悄消融。四句话,我用了两个春字,真是春天来了。
  如果说1979年的春天,我感到了个人生命之春,那么,到了1992年春天,我为寻觅邓小平的足迹闯进深圳时,我就感到了一个国家万紫千红的春天了。
  1979年的那个春天,1992年的那个春天,个人的小感觉和时代的大感觉完全融合在一起,于是,一首歌词就从我心底涌出——《春天的故事》。
  小平是春天来深圳的,他老人家又在春天“走”了。在那举国沉痛的日子里,我的心常在问:小平同志听过《春天的故事》吗?我想,小平一定听过的,他把一生献给了祖国母亲,走的时候什么也没带,一定是带了那首歌的,因为那首歌里装满了中国人民对他的爱戴和感激。那段日子,每次路过小平巨幅画像那道深圳的风景线,我心里就会“格登”一下,自己又问:小平走了,《春天的故事》还能唱多久?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一发表,我悬着的那颗心就落地了,我的第一感觉就是——中国有幸!
  中国啊中国,穷困了几百年,落后了几百年,挨打受气上百年,太不幸了!而当代的中国人却是太有幸了!毛泽东领导我们站起来,邓小平领导我们富起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走进新时代!恰在这时,我所在的深圳市罗湖区正在组织创作交响大合唱——《香港早晨》,我把《中国有幸》写进最后一首。罗湖区委的领导同志惊喜地发现一个重大主题:一首歌写了三代领袖,他们怀着极大的热情,集体参与了歌词修改。
  1997年6月15日,深圳市委领导看了《香港早晨》首演,十首歌曲里,特别看中《中国有幸》,当场拍板:继续修改,精益求精,向十五大献礼。中央电视台文艺部的同志们,早为十五大准备了音乐电视,但看到《中国有幸》后,破例决定:从修改歌词抓起,再拍一部献礼作品!集体智慧凝聚了一个《走进新时代》。曲作家印青、歌唱家张也用最动情的旋律和歌声把这首歌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那会儿,我和他俩还未见过面,可我们的心是相通的,都有和亿万中国人一样的感觉——
  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
  正是全中国的“大环境”和深圳、罗湖的“小环境”造就了这首时代的歌。
  《春天的故事》荣获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1997)。《走进新时代》荣获文化部第八届“文华奖”(1998)。领导和百姓都喜欢这两首歌。那是因为:中央顺民心,民心向中央,党心、民心,心心相印,就有了这样共同的喜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