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船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9-05-07
第11版(作家文苑)
专栏:

  船赋
  黄彩虹
  船,像一把小小的钥匙却能够打开大锁似的,打开了海洋的门户;记录了人类的勇敢、智慧、毅力和许许多多艰苦的斗争。
  当我站在海岸上,凝视着船队扬帆出海,不断变幻着颜色的海水无可奈何地让路的情景时,我总是想起古代的航海家,想起了船。不仅是郑和、哥伦布、麦哲伦这一类航海家,还有更古老的没有名字的水手们。从世上第一条独木舟到现代轮船,恐怕要超过几万年的历史吧。想想比较近的,人类用钢铁造舰船,在舰船上安置蒸汽机,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在这之前,或者更古老的时代,连铁钉也没有,而独木舟却已经发展起来。据说人类用双手创造的最早海上运输工具应该是木筏,早在六千年前,人们就将木筏作为猎取食物和征服海洋的工具。还有古代的北欧人,驾驭的原始木船,以及七八世纪的波斯船和阿拉伯船,也都没有铁钉,只用椰子树皮制成的绳索来缝船板,再用脂膏和黏土涂塞缝隙;一遇大风暴,整条船就撕裂了。想一想古代的人们驾驶这一类木船是何等的惊心动魄呵!
  古埃及的神话总是同水和船有关。传说,太阳神总是乘着帆船漫游天际。当太阳神在海上航行的时候,总是歌唱着:“在布帆下,永远向东方,迎接那升起的太阳。”一直到哥伦布的时代,画家们所画的海洋还是像希腊神话似的,充满了许多海怪。那个时代,水手们把船向茫茫的大海驶去的时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他们在漆黑如墨的夜里,在甲板翘首辨认北斗星,或者在白昼,在黑云密布预示风暴即将降临的时候,那种紧张的心情我们今天依稀可以想见。怪不得古代留下来的洞穴壁画中,驾驶船只同攻战、狩猎一样,是最常见的题材了。中国古墓里有许多舰船的模型,古埃及和腓尼基的洞穴壁画中许许多多都是航海图,这表示古代人们对航海者、对船有着多么深情的赞美!
  船是大海叱咤风云的骄子,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有着自己的追求。它不愿意憩卧在港湾温馨安逸的怀抱里,尽管那里有供歇息的码头;也不热恋夕阳沐浴下的金色的海滩,尽管那里有退潮的柔情细语……船深知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使命,愿载着船夫们的希望,驶向那遥远的布满艰辛困苦的航程,去领略大海那震天动地的风涛。船酷爱海风,尽管风是严厉的,但它知道,只有风才会鼓饱帆篷,给它以壮丽的生命;船挚爱海涛,尽管那拍天的波涛不是柔软的丝绸锦缎,但船明白,没有这狂涛巨澜,它活着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它在暴风中呼啸,在波谷中腾跃,在浪山上欢唱,在旋涡里颠簸,在礁石间穿行……年年月月的海上生活,使船有了海的脾气,有了海一样的性格。海给了船以胆量以气魄,以大度的胸怀,以顽强不屈的意志。
  探索未来,是人类的共同愿望。人类对于海洋的认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过去人们对海洋的认识曾长期局限于“兴渔盐之利”,“通舟楫之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七十年代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海洋价值得到进一步揭示。人们开始认识到,海洋蕴藏着远比陆地丰富得多的资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海洋不仅是濒海国家战备防御的屏障,也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开发利用海洋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国策。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了人类的和平事业,我们一定要启迪人们热爱现代舰船,发展现代舰船,驾驭现代舰船,迎接海洋新世纪的到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