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赞环境书记环境市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0-11-03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赞环境书记环境市长
  梁衡
  这里所说的环境不是“环境卫生”的环境,也不是“生态环境”的环境,而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环境。
  两个月前在四川宜宾市采访,市委书记高万权同志说:“我们自己提出要当“环境书记”、“环境市长”。现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很快,各方面都在加紧变革,必须为发展和变革提供一个好环境。”加快开发,先要改善“基础环境”,他们修山区公路,修码头;企业改制要有一个“改革环境”,他们完善人才市场、经营者市场,解决下岗、养老问题;为降低改革和资金投入的风险,他们着力创造金融资产“安全环境”,政府与银行签订“银—政”合同,提供信誉保证;为摆脱企业办社会,他们提供“服务环境”,将学校、幼儿园、医院、派出所等从企业剥离出来,等等。
  这位“环境书记”的一番话给人颇多启示。共产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我们所做的一切不就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吗?我们的干部是历史列车的铺路人,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就是为此而创造一个好的环境吗?
  但是,我们确实走过弯路:不是顺应环境,而是逆抗环境;不是为历史的火车头开路、架桥,而是企图按我们的意志推它前行;不是按人民的意愿保护和创造环境,而是企图生造一个环境让人民去适应。我们曾出现过一批热心割“资本主义尾巴”的书记、县长,出现过一批带头围湖、填海、砍树的书记、县长。这些都违背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结果是强按牛头不喝水,历史不肯就范,人民并不舒畅。如小平同志所讲,我们干了许多管不了、管不好的事。其实就是制造了一些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环境。
  事物发展自有其势,如物理学之势能,这是一个动态的运动环境。如封山育林,草木自旺,是蓄势、养势。庖丁解牛的故事是说遇事要研究规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要明势、察势。孙子兵法则更进一步讲求造势、用势,就是学会创造有利条件。“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企业改造如用兵,也要学会造势、用势,如置圆石于山顶,顺势而下,便获得一种向前运动的惯性。
  当“环境书记”、“环境市长”,说到底就是要有一种熟悉规律、运用规律、因势利导、驾驭大局的能力。地方官是一地之长,怎样做全局的“驾驭者”又有不同。一种人自以为有权就可驭辖内而遣万众,既无知又胆大喜功。我当记者时曾遇一位地方官,当地要修水坝,勘探部门选好坝址,他说不行,将技术人员训斥一番,搬起一块石头随处一放说,就从这里起线。什么地质水文全然不管。随着干部队伍文化素质的提高,现在这种“驾驭者”是少多了。第二种人,是照转文件,空喊口号,图热闹,摆花样。这种不思创新、不做细致工作,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单纯建立在“上级”观念上的形式主义”仍很兴旺。惟第三种人,虽大权在握却敬民如父母,重规律似天条,小心谨慎,如履薄冰。“衙斋卧听萧萧竹”、“一枝一叶总关情”,不敢有丝毫懈怠。这“萧萧竹”可新解为民心民声和社会改革发展的足音。他们静观社会变革、企业改制、结构调整、舆情民情,以明势循规的冷静和改革求新的热情,一心一意去为社会进步,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创造一个最佳环境。
  我们党执政已经五十余年,成绩辉煌,道路曲折。我们的地方干部从“围湖造田”、“毁林开荒”,到自觉当“环境书记”、“环境市长”,这说明我们党的成熟,我们干部队伍的成熟。我们已经克服了许多的浅薄和浮躁,还要准备以更多的虔诚和冷静,去迎接更艰苦的考验,争取更大的胜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