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富饶的吉兰泰盐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7-10
第6版()
专栏:读者来信专页

  富饶的吉兰泰盐池编辑同志:
在甘肃省北部蒙古自治州巴音乌拉山脚下,有一片辽阔的银白色地带,这就是著名的吉兰泰盐池。这个盐池面积二千九百九十八万平方公尺,盐的蕴藏量据初步估计有三千七百四十五万吨,在藏量丰富的产区平均每一立方公尺就能产盐三十五担多。由于盐池的卤水浓度很高,在捞盐后的几天内池内又会结成一层盐片,若干年后又可以生满新盐。因此,这是一个永不枯竭的天然盐池。
吉兰泰盐池的开采方式十分简便,在盐池内打开一尺多厚的卤盖就是厚厚的盐层,捞采后并不需要经过晒制手续。而盐的质量却是很高的,一般都含有百分之九十八的氯化钠。
这个丰富的天然盐池,过去被国民党反动派破坏得不成样子。从一九二一年到一九四八年这二十多年中,最高的年产量只有九万担。解放后,吉兰泰盐池回到了人民的手里,成为国营吉兰泰盐场。盐工们进行了爱国主义和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的学习,大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觉悟,懂得了建设好祖国的内地对国家社会主义建设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几年来,在吉兰泰盐场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盐工们积极找窍门来改进生产,去年一年就提出了三十多件合理化建议。这些合理化建议绝大部分都已经采用,在生产上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例如,清水洗盐法采用了“一钻、二拉、三提、四出盐”的办法,使得槽水较清、质色纯洁,比用普通操作法所采的盐,在质量上大大提高。此外,还采用了踩板捞盐、盖巴保护盐堆和取飞机石等方法,制定了新的劳动定额和逐日化验盐质等制度。这样,吉兰泰盐池的面貌一天一天地变化着,目前,年产量比解放前最高年产量提高将近十倍,盐的质量也有显著的提高。现在每一个盐工每天平均能生产六十多担盐,最高的有一天生产八、九十担的。从盐场运到盐仓的耗盐率已经从一九五一年的百分之二十八降低到百分之十左右。盐工们在生产中还特别注意了节省盐源和保护盐堆的工作,过去一个一丈六尺长二尺宽的盐槽只能生产五千多斤盐,现在可以生产一万多斤,提高了一倍以上。盐工们为了给国家生产更多的食盐,逐渐由季节性的生产转向长期性的生产。
盐工们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都有了显著的改进。几年来,国家为工人们建筑了许多宿舍,设立了比较完善的医务室。工人们在盐池里捞盐时都穿上了高腰的胶鞋、油布袜,并且带上了遮光镜。在夏天里,每天都有医务人员到工地巡回医疗。吉兰泰贸易小组及时供应工人们大米、面粉和新鲜的蔬菜等。盐场工会里有着许多新出版的书籍、画报和齐全的文娱设备。工人们在一天劳动过后,可以拉起手风琴、小提琴,开娱乐晚会,辽阔的吉兰泰盐场上响起了盐工们愉快、幸福的歌声。
富饶的吉兰泰盐场有着无限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包兰铁路正在加紧修筑,不久以后,吉兰泰盐池将随着交通条件的便利,充分供应各地制造盐酸、苏打、漂白粉和农田肥料等化学工业的原料。
            严大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