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进山十八年造林千万株——记全国劳模、小兴安岭福民林场副场长孙海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07
第1版(要闻)
专栏:

  进山十八年造林千万株
  ——记全国劳模、小兴安岭福民林场副场长孙海军
  本报记者董伟
  编者按:小兴安岭有个福民林场,坚持采育同步,18年新增了11万亩林地,2000多万株树,可供子孙再采用50年。福民林场的员工有福气,这福饱含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奉献。他叫孙海军。孙海军从林业大学毕业后,一头扎到林场里就是30年。其间他有机会提拔,但他说:林场不缺领导,最缺的是树。他用青春、用知识、用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心,为小兴安岭换回一片林子,为人民换回一份福气。他用自己的行动生动体现了“三个代表”的思想。我们有6400万党员,每个党员都像孙海军这样自觉为民造福,自觉率先垂范,我们的事业就会更兴旺,民族凝聚力就会更强。
  山绿了,他却老了。
小兴安岭的春风又起,孙海军似乎忘记自己已经56岁了,还像18年前刚刚来到福民林场一样,盘算着怎样把去年的采伐迹地补种上。可是,那条僵直、刺痛的左腿和捂着一层毡布的胃部,提醒他已不是18年前,更不是31年前了。1970年,他从东北林学院(今东北林业大学)毕业,分配到伊春林区的双丰林业局,先在茂林林场做了13年的采运机械技术员,1983年后任福民林场副场长。18年带领职工植树11万亩2000多万株,孙海军由此成为新闻人物。
  他成为全国劳模,成为母校的兼职教授,得到一个又一个荣誉。可是,在孙海军心目中,对自己最大的奖赏就是那11万亩茂盛的人工林。
  他18年造林2000多万株,可供子孙采用50年
孙海军所在的福民林场,地处小兴安岭南麓,只有300多户人家。记者从双丰林业局出发,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这个林中小部落。看到周围片片的落叶松、云杉,不由得对孙海军产生浓浓敬意。很难想象,这个大学生就在这里默默奉献了31年。
  孙海军常说,没有党组织的关怀和每月发给的助学金,我根本读不完大学。他经常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大限度服务于人类的职业,那么就不应当屈从于它的负重。”
  孙海军在茂林林场工作了13年,做采运机械技术员。当他干到第十年时,林子就几乎采没了,两个生产工段调走了一个;孙海军负责维修的18台大型机械,后来只剩下两台。这时,他想到了植树。他说:“树是林区人民的命根子,决不能让小兴安岭变成‘黄土高坡’。”
  几番要求,孙海军调到了福民林场,主管营林工作。这一干就是18年,而辉煌也是在这18年的默默奉献中铸成的。截至去年,福民林场方圆72平方公里内的66个山坡、100多条沟系无一处造林空地,在小兴安岭率先成了采育同步,造林、成林“双超”11万亩的林场。按照营林标准,5年保存率达到70%就算好林子了,而孙海军带领职工造的人工林5年保存率接近100%。有关专家看到福民林场的人工林后,感慨地说:“走过许多地方,没有见过成活率这么高的人工林。”
  有人给孙海军算过几笔账:11万亩人工林至少保存2000多万株树。这些树木如果间隔2米栽植1株,栽成24行50米宽的绿化带,可以一直栽到北京;如果单列每2米栽1株,可以绕地球1周多;这11万亩人工林,陆续间伐再加上主伐期的间伐,累计可产木材149.38万立方米,按现在整个双丰林业局的年规定采伐量,可采50年。
  年复一年的风吹日晒,使孙海军显得有些苍老,用他自己的话说:“黑黢黢的脸上只有皱纹是白的。”可是,那条条皱纹就像张张笑靥,流露的都是幸福和满足。
  他是靠熟练的专业知识和强烈的责任心完成这项丰功业绩的伊春市委书记吴杰凯赞誉孙海军是“新时期的马永顺”。他与马永顺的不同之处,就是有知识,懂管理。
  都说孙海军爱琢磨,连刨坑植树的镐都被他改成了直角的,还发明了“直镐植苗法”。他根据当地植被特性,大胆革新造林工具和操作方法,淘汰了沿用多年的农用镐头,改变镐头角度,增加镐面长、宽度,实行“直镐”植树,既省时省力,又保证了植树坑的标准。他还发明了“整地留树法”、“落云互补法”等,这些被统称为“孙海军造林法”。
  在管理方面,孙海军还归纳总结出以“户为基础、二级管理、三次验收、互相制约、效益挂钩、全面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营林管理办法。由过去林场对工人的“七定五包”单一造林承包责任制,创新发展为验收员与造林户责任目标一落到底,从伐区清理工序开始,全面完成整地、植苗、抚育、管护,直到成林的生产管理办法。
  孙海军直接管理着1个工段和7个小组。今年41岁的鲍兆成已经跟孙海军干了14年,记得刚来的时候,孙海军第一件事就是要他牢牢记住8个字:“吃苦耐劳,忠诚可靠”,说这是场规,更是育林人的行为准则。每天早晨7时,是孙海军的“早餐前后”节目,他利用这一例会制度,对清林、刨穴、选苗、植树、抚育等每道工序提出严格要求,同时总结前一天工作,部署当天的任务。这一例会制度坚持了10多年没有动摇过。
  验收员龙宾友给记者讲了一件事:前年春天,在37林班,孙海军的亲家弟弟上山植树,结果收工时还剩下两小包树苗,他偷懒不愿再背下山,结果,让孙海军发现了,不但让他背下山,还罚款200元。龙宾友说,孙海军是外地人,就这么一家亲戚,“为了保证植树的质量,他谁的面子也不给”。
  当年骂孙海军最厉害的赵德金,现在逢人就讲,是孙海军留下这片林子,让福民的百姓真正成了“有福之民”。前年春天,在3林班,作为承包户的赵德金为了抢时间,树坑挖得浅了些,结果让孙海军发现了,责令他全部返工。孙海军一直在旁边陪着干,太阳落山了,5000棵云杉苗才返完工。“我不该骂他那么狠。”赵德金现在心存的全是感激了。
  在福民林场,随便找到哪个人,都会讲出许多孙海军的故事。场长杨国利说,孙海军带出的不仅仅是一支纪律严明的队伍,更带出了全林场的植树意识和环保观念。
  林业局不缺领导干部,山上最缺树。他还要继续栽树,每年造林4000亩
  孙海军种下的第一片落叶树林子,最大的树径已有17厘米。每每拿着皮尺丈量的时候,孙海军像是抚摩着自己的孩子。许多人介绍,孙海军看见歪倒的小树苗,总是蹲下去轻轻扶正,再加上一个树枝固定好。他说:“树也是有灵性的,好好对待它,它也会尽心照顾我们的子孙后代。”
  孙海军许多同学现在都在农林业部门担任要职,有的还是副部级的干部,为他安排一份工作应该不成问题。
  1984年,孙海军立志造10万亩人工林的第二年,大批提拔知识分子干部的机会也降临到了他的身上。领导找他谈话,准备把他调到局里担任一份工作,可他婉言谢绝说:“双丰林业局不缺领导干部,缺的是森林后备资源。”
  福民的职工都知道,孙海军有3件宝:砍刀、腰带、望远镜。砍刀是上山开路防身用的;腰带则是为抵御风寒减轻胃病发作,用两层布夹一块毡子做成的护胃“肚兜”,常年戴在身上;望远镜是用来观察林相和监督造林工作的。技术员魏恩慧说,他拿望远镜一望,看哪个林班的工人直着腰干活,就知道树坑挖得不标准,马上过去让工人返工。
  工作上是严厉的,可生活中的孙海军处处让职工们感到温暖。逢年过节,孙海军都要借车带职工们下山,购置年货并玩一玩。验收队的职工每人都有一块“平时舍不得带的手表”,那是孙海军去年当上全国劳模后,用奖金在北京给大家买的礼物。
  大家都觉得孙海军太苦了,可他自己一点不觉得,他说:“幸福其实是自己心中的感受。”他还要继续干下去,一直干到退休,干到干不动为止。他的新计划是:每年再造林4000亩,争取10年后,福民的所有土地上都长满人工林。(附图片)
  孙海军(左一)在认真检查造林质量。新华社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