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油田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1-05-07
第4版(大地·副刊)
专栏:

  油田情结
  刘建建
  我们家是1976年从大西北的玉门搬迁到华北大平原的。父母是参加这里热火朝天的华北油田会战,和几万石油职工一起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汇集到这片寂静的大平原的。可以想象,当年的会战场面是相当壮阔的,几万人哪,迅速地完成了迁徙到集结,浩浩荡荡地开进平原深处,恐怕这场面只有在战争年代里才可以寻见。之后一座座井架就像蹿天的白杨一般矗立起来了,采油树像衍生出来的另一支部队,不停地向着这片原本荒凉的盐碱地顶礼膜拜。再之后是一座新兴的油城拔地而起,沧海桑田,大油田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了它旺盛的青春期。
  我的少年和青年时代便是在这大油田中度过的,石油工业的荣耀血脉般地融进了我们的身体。记得小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井架和采油树,感到它们当真是不可思议,就是因为这些神秘的物件,滚滚的石油就听话地从那么深的地下涌了出来,流进那关系着祖国经济发展腾飞的管道。
  后来我学校毕业,如愿以偿地分回到了这座大油田,我觉得自己已经真正贴近了石油,石油在我眼里是再熟悉不过的了。有一回单位组织我们这帮年轻人去采油站参观,在一棵采油树前,一个采油女工告诉我们其实每个采油树里都有一个故事,说着她的眼眶忽然湿润了。后来我知道她的师傅两年前的冬天在擦拭采油树时不幸从上面摔了下来,牺牲在这棵采油树下。那一天正好是大年初一,在这之前,她的师傅已经整整五年没回家过春节了。那个采油站的位置很偏僻,四周是一片荒原,站在小站门口只能看见一排瘦弱的杨树,只能听见纹丝不动的天空中突然飞出的几声鸟鸣。我的心一点点在收紧,我不知道在这个只有三个人的小站里她们是如何生活的,那个悲剧的情节更加让我心痛。我突然意识到我还并不了解石油,这座大油田并不仅仅写满了荣耀,它的背后还有艰难的跋涉,还有许多个令人心痛的代价。
  难道当年的会战就不是一种代价吗?选择了石油就注定要告别家乡,在这座油城里有许多老人转战好几个油田,他们的青春是流浪的青春。他们为了新中国的发展,哪里有石油哪里就是我的家。他们四处迁徙着,似乎总在路上。他们的子孙也在路上,他们的家也在路上。我知道石油人对于土地的依恋并不来自地域,而是那浪漫而又火热的石油。那一刻我终于理解了父辈们的奉献,理解了这座大油田的奉献。
  新的世纪已经来临,大油田已经度过了它最旺盛的青春期。大油田会老的,而曾经艰苦的跋涉却不会老,它依然会像血脉一样根植于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灵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