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公正·公道·公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08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公正·公道·公信
  弓克
  实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也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各种利益关系日趋复杂而多变。与此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公正、公道、公信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适应形势要求,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作风,努力做到维护公正、主持公道、提高公信。
  公正,表达的是一种合理性的价值追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公正就是比例,不公正就是违反比例,出现多和少。”韩非子认为:“公”就是“背私为公”。孟子说:“正”即“顺其天命”。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显然,他们都把“无私”、“正”作为为人之基、做事之本。在今天,公正是指为人处事的态度和精神、准则与规范。公正是“三公”问题的逻辑起点。
  公道,即公正的道理。荀子说:“道也者,何也?曰:礼义、辞让、忠信是也。”《礼记》中说:“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概括而言,公道就是既合规律又合目的的社会伦理范畴。道之本性为自然。公道的本质是要合乎自然规律,合乎社会规律,它是一个社会应当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
  公信,则是指公众对社会管理者的信任关系。在我们的社会里,主要是指党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信誉、威望等。公信是衡量和促进社会进步、维系良好社会关系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有序的社会交往结构中,以诚相待,才能形成公信。人心所向即公信,群众拥护、大多数人信服即公信。有公信,才能有威望,才能有能力做好一切事情。公信是一种道德力量、人格力量和社会力量,关系社会的凝聚力,进而影响社会的稳定。
  公正、公道、公信,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其共同之处是都有一个“公”字。要公正,就必须公道;要公道,就离不开公正;只有做到公正与公道,才能形成公信。公正、公道是公信的必备条件,公信是公正、公道的必然结果。无论是领导者还是领导机关,要想做到公正、公道,获得公信,就必须在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尊重、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做到公正、公道、公信,关键是正确处理“公”和“私”的关系。“公与私不两胜,利与害不两能”,“以公灭私,民允其怀”,说的都是在公和私存在矛盾、发生冲突时,应当去私存公。这样,才能胸襟开阔、登高望远,有容纳百川的气度,有主持公道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事情如果秉公处理,本来十分简单,但由于有人私心作怪、患得患失,结果把简单的问题弄复杂了,搞难办了。人民群众感到某些政府部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是什么原因所致?说到底,还是这些部门的一些工作人员“私”大于“公”。
  领导干部要维护公正、主持公道、提高公信,就必须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按照党性要求,进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榜样。必须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不徇私、不作假、不悖理,尊重民意,发扬民主,广开言路,坚持正派的、公道的作风,反对不正派的、不公道的作风,秉公处事,依法办事。这样,就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进而就会有公信,就会有号召力和凝聚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