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01
第14版(大地·文艺评论)
专栏:文艺点评

当代影视民族化问题小议
赵小琪
  随着影视、网络等信息传播工具的日新月异,世界在人们感觉上和意识中正在变得愈来愈小。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文化古国,中国面临着种种需要思考和亟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影视的民族化和现代化的问题。
  影视的民族化,应主要体现为:充分反映民族的人格价值意识,体现民族的道德观念,展现民族的审美经验等。所谓民族的人格价值,即代表着集体的、民族的国民品格特质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显现。
  所谓民族的道德观念,是指一个民族受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的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儒家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感通关系,这种对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强调,使我们民族的集体心理总体上呈现了一种崇尚平和与亲情的心理特征。
  所谓民族的审美经验,指的是集体审美活动和审美心理的总和。中华民族在对生活美和艺术美的长期审查中,已经形成了较为一致的审美心理和审美追求。从古至今,我们的民族一向崇尚中和无邪之美和神韵性灵之美,并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美看成审美的最高境界。
  每个民族的影视虽有自己的独立性,然而,不可否认,影视的民族化又并非是一个静止、凝滞不变的精神之塘,而是有如一道洪流,它会随着生活的变迁而发展、丰富和更新。从其文化走向上看,它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结构总是受到现代化目标的牵引,因而,影视的民族化和现代化具有历史的一致性。一个民族愈是把本民族的影视特质与现代化的目标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就不仅对提高本民族影视质量有益,而且对本民族影视文艺汇入世界性先进文化潮流有利。
  民族影视也应该关注自身的现代化问题。现代化的核心内涵应该是以现时代最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对影视进行的改造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要义,可以表述为,坚持科学的系统的辩证的发展观。在新世纪影视文艺的发展中,离开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科学指导,要实现影视文艺的现代化是不可想象的。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伴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人们在精神上的需要也日趋多样化。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上的这种多样化需求,新世纪影视文艺的价值建构也必须与时俱进,以多样化的形态呈现在人们面前。除一贯强调的认识功能、教化功能和审美功能之外,自娱、消闲等功能也应被纳入新的价值结构体系中。这种影视文艺价值的多元化结构的建构,将促使艺术家以开放的视角关注现状和未来的发展,用世界眼光对原有的艺术理论和实践作大胆的挑战和背离,有利于新世纪的影视在多种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中,不仅站在民族文艺的高峰上,而且也站在世界文艺的高峰上,广泛吸收世界各种文化的有益成分,不断更新自身的内容和形式,强化自身在世界影视文艺之林中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在步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影视文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说,都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课题。我们的民族并不缺乏历史感和现代意识,也不缺乏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只要我们能站在当代人新的认识高度、思维水平和审美趣味上对待影视文艺的民族化和现代化,既不盲目地排外,也不一味地崇洋,那么,我们民族的影视的未来必将充满着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