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党管人才: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人才强国战略”三人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01
第15版(党的建设周刊)
专栏:

党管人才: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人才强国战略”三人谈
主持人 本报记者 盛若蔚
嘉宾王通讯 人事部人才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沈荣华 上海公共行政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彭剑锋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主持人语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强调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党管人才的要求,这是一项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加深对党管人才原则的理解,促进去年5月中央下发的《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的全面实施,本报日前约请参加“学习贯彻《人才规划纲要》座谈会”的3位国内人才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展开对话。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介绍给读者。
  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
  主持人: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提法上看似简单的两字之差,从中却可以看出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关于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如何理解党管人才?它的意义何在?
  彭剑锋:从党管干部到党管人才,这是党与时俱进的要求,也是党对人才认识的深化与提升的表现。
  在党的历史上,党的干部政策在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建设初期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实践中,党的干部政策就包含了所有的人才政策。正是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才有了组织和人才的保证。进入新时期,支撑党的各项事业的人才的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人才的范围也从过去的党内干部扩展到代表不同经济成分的、处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不同层次的价值创造者与贡献者,各类人才的干部身份在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也逐渐淡化。显然,“党管干部”一词已难以涵盖党对人才宏观管理工作所应承担的职责。
  王通讯:人才队伍的构成除了党政人才外,还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他们的作用将更为凸显。在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的新形势下,党管人才将更加有利于培养、壮大我国的人才队伍,迎接国际竞争的挑战。
  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经济成分构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才广泛分布在各类不同的组织之中。党管人才,有利于发现和启用各类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使更多的人才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服务,巩固和扩大执政党的社会基础。
  党管人才还可发挥执政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全面部署、统一协调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为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组织保障。
  沈荣华:党管人才应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宏观管理,必须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和政治优势,大力提升人才工作的战略地位,加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
  坚持党管人才,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宏观管理,而不是由组织部门直接具体去管人才。它既非“包办”,更非“代替”。宏观管理要从路线方针、机制环境和政策法规上去管。
  人才乃强国之本
  主持人:谁抢占了人才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这已成为国际上的共识。去年5月,中央在《人才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如何理解这一战略思想?
  王通讯:凡战略,均带有全局性和长远性。它是关于依靠人才队伍优化,建设富强国家的总体规划。“‘强国’二字,描述的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状态。两者结合,就是将‘行动’和‘目标’统一起来,这也契合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质要求。”
  彭剑锋:人才强国战略,应当从全球一体化经济竞争的角度,从国家竞争力提升的高度来认识。研究人才强国不能背离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尤其是未来中国产业竞争的要求。
  我认为人才强国战略包括:人才资本优先积累战略、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核心人才队伍建设战略(三支人才队伍的建设)、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的优化战略、国际化高级人才培养与引进战略、宏观人才结构优化调整战略、智力资源资本化战略、人才体制变革与创新战略、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推进战略、农村及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开发战略等方面内容。
  沈荣华:实施人才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世界竞争、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的要求。当今世界的竞争,越来越突出地表现为人才的竞争,许多国家纷纷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培养、吸引、使用人才的力度,西方发达国家还凭借其经济优势,抢夺世界范围的人才。
  主持人:的确,眼下国际知名猎头公司纷纷抢滩中国,就是一个明证。那么,我们国家目前的人才工作情况如何?
  沈荣华:在我国新一轮发展中,人才出现了新一轮短缺,进入了新一轮竞争,亟需新一轮开发。只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才能把我国的人口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
  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在人才的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法制化方面,当前我国的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工作还很不适应,人才形势比较严峻。
  沈荣华: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人事制度已基本适应市场化运作,但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还要重建制度优势。如在人才体制改革上,应更注重从政策创新转向制度创新;在人才专业规格上,应更注重适应经济与产业的发展方向并与之配套;在人才使用上,应更注重从“刚性化”转向“柔性化”;在人才待遇上,进一步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实现“智力资源资本化”;在人才环境上,更注重从硬环境、宏观环境的改善转向软环境、微观环境的优化等等。
  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
  主持人: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目前最需要做好的是哪几项工作?
  王通讯:从根本上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得靠两大“法宝”——壮大实力+激发活力。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壮大人才实力;通过改进人才管理激发人才活力。
  在人才培养方面,应当逐步扩大国家对基础教育的投资,抓好继续教育,鼓励个人、企业、外资投入教育事业,改革人才培养方式、教育管理体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在人才管理方面,要拓宽人才管理的视野,注意为全社会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的竞争条件,尽快解决我国人才市场体制内和体制外的相互分割问题,实现政府依法行政,鼓励创业和创新,为包括海外留学人才等在内的所有人提供鼓励创业、干成事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彭剑锋:实现人才强国战略要抓两个关键:一是人才成长和发展环境的优化;二是人才管理模式、机制的变革与创新。此外,还应关注两个弱势领域,农村人才资源的开发和西部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的开发。这需要我们正确处理核心人才队伍与基础人才队伍的矛盾。(图片)
  1、王通讯 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最早投入创建人才学理论体系的著名学者之一。代表作为《王通讯人才论集》(五卷),现任中国人才研究会副会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2、沈荣华 上海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在国内率先提出“社会主义人才市场理论”、“人才高地建设理论”等,主持和参加了30多家国家级、省级重大项目研究,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多项。
  3、彭剑锋 著名管理咨询专家,他的有关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对我国人力资源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中国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理论研究与咨询实践的典型代表人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