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心中总有新目标——记山地自行车选手马艳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4-01
第8版(体育)
专栏:运动·人生

心中总有新目标
——记山地自行车选手马艳萍
王友唐
  拿到我国自行车项目第一张雅典奥运会入场券,这是我国山地车名将马艳萍今年的奋斗目标。力争进入奥运会前八名,这是她明年的目标。2005年再拿十运会金牌,则是这位中国山地车领军人物更远的目标。
  马艳萍曾获得过全国锦标赛、亚洲锦标赛、亚运会的冠军,在国内尚无对手。从日前在紫蓬山全国冠军赛的表现看,她的状态非常好,一人独得两站越野赛冠军,一项计时赛第一名,对实现自己制订的目标,她信心十足。
  记者在紫蓬山全国冠军赛采访时,见她正在擦拭心爱的“座骑”,于是便与她聊起来。她说,这辆车是当今国际最新款式,意大利车架,日本叠刹,价值超过10万元。言谈间,马艳萍显得单纯、质朴。她说,自己是国家队队员,甘肃队对她采取“特供政策”,常让她“受宠若惊”,只有加倍努力,用优异成绩报效祖国,才能回报家乡人民的厚爱。
  马艳萍本是甘肃的农家子弟,从小酷爱体育。爹妈望女成才,盼着她专心读书,有朝一日考上大学,找个理想的工作,可她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每逢课余总要跑到业余体校骑上自行车练练。体育改变了马艳萍的命运,山地车运动给她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她说,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做得还不错。
  从外表看,马艳萍身材姣小,文质彬彬,说话轻声细语。最初,连教练也觉得她的身体太单薄了,可当她穿上五颜六色的赛车服,戴上橄榄形的赛车帽驰骋在山路上时,确实飒爽英姿。
  在紫蓬山比赛中,她成为最显眼的选手。比赛那天,近万名观众来到现场观赛,只见她时而冲出树丛,时而又“淹没”在山峦森林之中,像漂泊在大海中的一叶小舟时隐时现。山地车比赛要在坎坷起伏的山间小路上进行,树枝会剌破皮肤,石头有可能造成险情,上坡考验体力,下坡弄不好要摔跤。马艳萍也曾经畏惧过,但她说,一次下不去,我还想下第二次,想想自己为何失败,又看看别人如何成功,慢慢就能闯过难关。
  马艳萍的人生轨迹如同山间小路一样崎岖不平。她拿过那么多冠军,也有过悉尼奥运会车轮爆胎,全运会深圳“翻车”的经历。她的手下败将、日本的南部博子在去年世界杯上三次把她抛在后面。经过胜利与挫折的洗礼,马艳萍领悟到世界上没有不变的东西,关键要看自己如何把握时机,扬长避短。
  马艳萍最关心的是今年在日本举行的亚洲锦标赛,只有拿到第一名才有资格进军雅典奥运会。目前,主要对手除了南部博子之外,还有釜山亚运会亚军、日本的由香里。日本选手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而马艳萍从未到过日本,不熟悉那里的路况,严峻的考验摆在她的面前。而此时的马艳萍表现出很强的自信心。
  经常在第一线“督战”的国家体育总局自行车击剑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田俊荣这样评价马艳萍:心理素质好、成熟;人品好,尊重教练,团结队友;自我控制能力强,比赛有拼劲;朴实、没架子。
  也许有人觉得山地车运动员的生活很枯燥,可马艳萍的回答却相当绝妙:现代人都爱大自然,我们与山、树为伍,空气那么新鲜,多好的享受。苦点、累点怕什么,只要有成就,就值得。
  常年在国内外“漂泊”,马艳萍不觉已经26岁了。她一年难得回趟家,平时的爱好也只是听听音乐,看看书,和大多数运动员没有两样。目前她尚未想到退役,她表示即使退役以后也不会离开体育。
  信心是无形的,却又无处不在。信心贯穿在马艳萍的今天,也会支撑起她的未来……(附图片)
  马艳萍在比赛中。 本报记者 王霞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