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慷慨出征 八一军旗展赤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3-06-03
第4版(要闻)
专栏:

慷慨出征 八一军旗展赤诚
本报记者 胡果
  2003年春,正当全国人民用辛勤劳动共同耕耘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之际,一场灾难突然袭来。非典肆虐,威胁生命、击打人心。
  疫情似火。军令如山。血肉相连!
  党领导的军队,是实现党的根本宗旨的忠诚力量。人民养育的子弟兵,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最高行动准则。危急关头,经受过唐山地震考验、兴安岭大火锤炼、三江洪水洗礼的人民军队,又一次慷慨出征。
  一支支医卫精兵星夜驰援,一批批防护物资紧急调拨,一箱箱药品器械兼程运送。破解非典的艰苦攻关中,军队科研队伍冲在最前列;救治群众的生死交战中,军队医护人员走向第一线……
  这场没有硝烟的特殊战斗,是对我军“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全面检阅。殷殷军旗,又一次亮出“打得赢”、“不变质”的本色,又一次展示了忠于党、忠于人民的赤诚。
  全军上下,紧急动员。牢记使命,舍生忘死。继承我军光荣传统,忠诚捍卫人民利益,人民军队又一次交出合格的政治答卷
  疫情似火,形势逼人,人民的安危就是冲锋号令。
  面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灾害,全军上下,紧急动员。
  最早发现非典疫情的广东,总后勤部和广州军区的医疗专家在第一时间赶到疫区。广州军区总医院、武警广东总队医院、第一军医大学各附属医院、广州空军总医院,纷纷设立专门病房,全力收治地方患者。
  北京抗击非典的关键时刻,中央军委果断决策,江泽民主席签署命令,全军各大单位和武警部队紧急抽调1200名医护人员支援首都,组建小汤山定点医院。
  总后勤部火速制定《紧急支援北京市组建非典定点医院人员的抽调方案》,四总部联合下发《关于抽调紧急支援北京市防治非典定点医院人员的通知》。全军上下请战书雪片般飞来,首批人员受命6小时即踏上征程。
  人民军队是人民利益的捍卫者。中华大地,一曲《英雄赞歌》重又激荡军心民心。
  黄文杰,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从战斗一打响就坚守前沿,无数次临危履艰,在防治非典第一线连续奋战3个多月!
  姜素椿,解放军302医院74岁的老专家,抢救非典患者不幸感染后依然顽强战斗。他病中撰写的5万多字论文,对预防、治疗非典极具价值;他大胆注入非典患者康复期的血清,为防治非典勇敢闯路。
  驰援首都,首批赴京的沈阳军区医疗队76名成员,12人推迟婚期,4人放弃考研考博。将病榻上的老父、临近中考的女儿匆匆交给妻子,队长郭晓钟率队星夜出征。公与私的交锋中,军人毅然舍弃了小我。
  北京地区最早收治非典患者的解放军302医院,染病倒下的医护人员刚刚康复,又义无反顾主动请缨,重返一线再战非典,“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在安与危的对峙中,军人坦然选择了奉献。
  心系人民,牢记使命,舍生忘死,无私无畏。军民同心抗非典,充分展示了人民军队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又一次证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形势下,全军官兵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决听从党的召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宗旨。
  闻令而动,火速出击。争分夺秒,克难攻坚。强大高效的战斗力,是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加强部队建设的全面展示,是坚定不移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实施科技强军战略的生动印证
  这是一场生死交战。早一刻行动,人民便少一点牺牲。
  医疗、科研、保障,参战部队,闻令而动,火速出击。小汤山医院的组建和运转就是一个生动例证——
  全军医护人员支援北京,首批受命6小时踏上征程,1200人10天全部到位;共计2000个剂型规格的庞大药品保障计划,总后有关部门一个通宵完成;价值9000万元的药品器材超常规采购,部队数家物资采购站短短6天备齐;千余部军用电话一天开通,150台计算机连夜装好,210套医疗设备6个小时安装调试完毕……
  5月1日18时,由地方建筑企业负责的小汤山医院施工结束。20时30分,由部队负责的药品采购、设备安装到位。不到1个小时后,这个拥有1000张床位、达到一级标准、全国最大的非典定点医院迎来首批病人。
  非典病魔来势凶猛,科学抗击至关重要。寻找非典病源、破解非典病魔,推出诊断试剂、研制防治药物,艰苦而紧迫的科技攻坚中,军队科研尖兵冲在最前列。军事医学科学院就是这样一支敢打必胜的先行军——
  2月11日,广州市政府关于非典疫病蔓延的新闻首次发布。次日,远在北京的军事医学科学院率先启动了重大科研攻关计划。
  3月21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科研攻关组在全世界第一次揪出非典元凶——冠状病毒。
  4月15日,军事医学科学院完成病原体基因测序,为查找病源、快速诊断、研制疫苗和防治药物打下了坚实基础。
  4月16日,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出“免疫荧光法”快速检测技术,两小时即可得出检测结果;3天后,“酶联免疫吸附检测试剂”将检测时间缩短到1个小时;几天后又一项新的快速临床检测方法在解放军302医院诞生,40分钟就能报告病情。
  4月19日,军事医学科学院与中科院合作,推出快速诊断试剂;4月28日,一种可以有效预防非典的新药投入临床研究……
  一次次夜以继日,为破解非典病魔奠定了基础,为保护人民安危赢得了时间。一项项科研成果,源自崇高使命和科学精神,也是全军坚定不移厉行科技强军战略的结晶。抗击非典的实践,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昭示我们:面向未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用科技力量不断锻造钢铁长城,“打得赢”、“不变质”才有坚实依托,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才能真正实现。
  水乳交融,血肉相连。军民团结,协力同心。这是钢铁长城坚不可摧的力量源泉,是社会主义中国立于不败之地的牢固根基,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保证
  严峻的考验,凝聚着军心民心;特殊的战斗,密切着血肉联系。
  抗击非典,是一场军民团结的实践,也是一次拥军爱民的检阅。
  这是几朵采自抗击非典一线的花絮:5月2日,小汤山医院,一场特殊的网络婚礼正在举行。新娘史小蕊,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援京的护士,新郎则远在石家庄。小史受命参战,原订“五一”的婚期因此推迟。感动之余,北京人坐不住了。北京、石家庄紧急连线,一对新人在网上相见。凝聚鱼水深情的特殊婚礼,成为非典时期的珍贵记忆。
  53岁的解放军175医院传染科主任庄立琳,是支援小汤山的医护人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了不让年事已高的岳父母担心,他同妻子一起编造了去上海出差的“谎言”。当新闻报道揭穿这个秘密后,岳父母拨通了北京的电话:孩子你做得对!我们理解,多多保重……
  大规模的科研攻关,需要大量非典病人的血清和肺组织样本。军事医学科学院流行病研究室的同志不分昼夜,奔波在北京收治非典病人的各家医院,一次又一次与病毒直面。争分夺秒与病魔抢时间,穿着厚厚几层防护服的科研人员在负压状态下的实验室中一呆就是八九个小时,任汗水干了又湿。
  兵民是胜利之本。正如5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考察小汤山医院时的深情勉励:“军民一家亲,人民解放军在危难时刻总是想着人民。军民团结,同心协力,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就一定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