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向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的苏联人民学习 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九周年纪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6-11-02
第6版()
专栏:

向正在建设共产主义的苏联人民学习
——庆祝十月革命三十九周年纪念——
千家驹
今年5月间,我参加了中苏友好协会的访苏代表团去我们伟大的盟邦苏联参观访问。我们在苏联逗留了将近两个月,除访问了莫斯科和列宁格勒外,还访问了哈萨克、吉尔吉斯、拉脱维亚三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我们参观了一些工厂、国营农场、集体农庄、科学研究机关、学校、博物馆、美术馆等等;曾经和苏联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向苏联各地劳动人民做了许多次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报告,受到了他们热烈的欢迎。我们在苏联的日子虽然短促,但是苏联人民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十分深刻的,这次的访问的确是我生平最愉快的一次旅行。我这里愿意首先向苏联人民,特别是苏联对外文化协会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我们访苏期间,恰好是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举行之后不久,苏联人民正在团结一致,为实现发展国民经济的第六个五年计划而进行忘我的劳动与不倦的努力,举国都表现了一种为贯彻二十次党代表大会决议的蓬勃奋发的精神。在我们访苏期间,苏联在巩固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新措施,在布尔加宁、赫鲁晓夫访英归来之后,苏联政府主动宣布准备裁撤武装部队一百二十万人,接着有苏法两国领导人的会谈,和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访问苏联,以及两国会谈公报的发表。这些都是苏联和平外交政策的巨大胜利。在这期间,我们也看到了成千成万的苏联青年为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去参加开发东部和北部富源的工作;看到了苏联人民发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在短短的一个星期内超额完成了1956年国家公债的认购任务。我们亲眼看到了苏联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高涨,看到他们如何生活在繁荣而幸福的社会主义大家庭中。这些都深深地鼓舞了我们,使我们体会到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正在为建设人世间最美满的共产主义社会而胜利地前进。
在参观访问中,什么是使我最受感动,印象最深的呢?
首先是他们在垦荒方面所获得的辉煌成就。垦荒在发展苏联农业生产上有着重大的意义。我们在访问哈萨克共和国时曾经去江布尔区参观了一个阿克先根尔斯克国营谷物农场,这是一个新垦区,这地区离阿拉木图约二百公里,在一年半以前是渺无人烟、荒草遍野的草原地带,既没有道路,也没有一幢建筑物。两年前,党发出了垦荒的号召,1954年12月政府决定在这里开荒,创设国营谷物农场,去年1月党派了七个同志为先锋队,这七个人就成为开荒的核心小组,当时因为没有道路,又值严冬季节,他们是坐雪橇来的。后来又从全国各地来了大批的志愿垦荒者。当时最主要的困难是如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在从来无人居住的草原地带定居下来。物质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根本没有房子,时常有暴风雪,气候酷冷,连燃料也须从一百公里以外运来。但是这些志愿垦荒者克服了一切困难,同时政府给他们以一切的支援,给送来了二十二个车厢,他们就以三个车厢作为食堂和零售店,其余的十九个作为宿舍和办公房。他们就地取材,利用了当地的芦苇和煤渣建筑起房子来。附近的湖泊周围长着稠密的芦丛,把芦草收割加以压榨,然后用金属丝把它穿缝起来就成为绝好的建筑材料。这种芦苇不仅可以建造房屋,而且用为羊棚牛棚也是冬暖夏凉、结实耐用。经过了一年多的辛勤劳动,当我们去参观时,这里已经是充满活力和青春的一个新村了。这一国营农场拥有四万八千公顷(约合七十二万市亩)的土地,其中可耕地为二万四千公顷,其余的作为牧场。一年以来,他们建筑了适用、经济而又相当舒适的住宅、食堂、俱乐部、学校和商店。1955年内这个农场便上缴国家二十五万普特的粮食(每普特合三十二点七六市斤),他们养了三万二千只羊,七百八十头牛,每只羊可以剪四公斤羊毛。今年还要增种二百五十公顷的蔬菜和二百公顷的马铃薯。由于就地取材,去年建筑房屋任务完成了200%。这一谷物农场虽离阿拉木图有二百公里,但是他们的文化生活并不缺乏,无线电、报纸、杂志可以把一切新闻传送到这里。看到了这么一个朝气勃勃的新村,谁也不会想到这儿在一年半以前还是个渺无人烟的草原地带呢!像这样的垦荒农场不止一个,仅哈萨克共和国就有三百三十七个。
其次,我们所访问的哈萨克和吉尔吉斯共和国都是多民族的国家,在十月革命以前是落后的农业地区,在短短的三十多年内,这两个国家不但有高度发达的工业,有大规模的机械化农业,而且还发展了民族形式和社会主义内容的民族文化。这两个国家的飞跃发展是苏联正确地执行列宁主义民族政策辉煌成就的范例。以哈萨克共和国为例,它的发展速度从国民经济投资的增长中可以看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投资十五亿卢布,第二个五年计划增为三十亿卢布,第三个五年计划四十亿卢布,第四个五年计划八十亿卢布,第五个五年计划二百九十亿卢布,第六个五年计划更增加为七百八十亿卢布,这是比几何级数还要快的增长速度。这些投资大部分用于发展动力基地,有色冶金工业、煤矿工业、石油工业、化学、机器制造业以及铁路交通等等上面,其中有20%用于发展农业。再以吉尔吉斯共和国来说,吉尔吉斯共和国土地肥沃,山高草茂,正是一个天然的农牧地区。三十年来,它不仅发展了集体化的农牧业,而且有许多高度机械化的重工业和轻工业。
为了进一步提高各加盟共和国的主动创造性,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后,各加盟共和国的职权扩大了。由于各加盟共和国在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迅速发展,民族知识分子迅速的增长,苏联共产党决定增加各加盟共和国的部,扩大加盟共和国各部的职权,让他们自行决定发展某一经济部门的具体问题。例如在哈萨克共和国新设立了地质部,有色金属工业部,化学工厂和冶金工厂建设部,并且把过去归苏联政府管理的一些企业划归共和国各有关部门去管理。
在民族干部的培养上,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在十月革命初期干部是十分缺乏的,文盲占很大比重,党派来了许多有经验的俄罗斯工程师、医生、教授、农学家,帮助他们培养自己的民族干部,传授给他们以经验和技术。现在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工厂、学校、集体农庄中,大部分是本民族的领导干部。吉尔吉斯党中央第一书记拉扎科夫同志以十分兴奋的心情告诉我们说:“伟大的援助来自俄罗斯人民。”吉尔吉斯人民通过生活的实践,亲自体验到在短短的时期内他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由于伟大的俄罗斯人民的帮助而形成了社会主义的民族,变成了繁荣的工业和集体农业的共和国,形成了今日友好合作的民族大家庭,因而产生了他们对俄罗斯人的感激心情与深厚友谊。这是先进的民族帮助后进的民族一道前进的一个典型的范例。
在吉尔吉斯共和国中,有一个东甘民族,大部分是从我国甘肃、宁夏迁居过去的。我们曾参观了一个以东甘人为主包括其他十四个民族在内所组成的得胜集体农庄,农庄主席李占山,祖籍宁夏,他的祖先在八十多年前受清政府压迫逃到俄国去,就在吉尔吉斯定居下来。他们都是劳动人民,无人识字,但在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帮助他们创造汉语的拼音文字(用俄文字母拼音),在小学中有汉语的拼音读本,因此在八十多年后还能用汉语和我们交谈,虽然他们所用的语言都是八十多年以前的,和我们今天的现代语言有些出入。在吉尔吉斯共和国科学院的东方语言研究所中特设有东甘组,专研究东甘语的语言、文法并编著东甘语俄文辞典。这可以说明苏维埃政权对任何一个民族都是采取积极的方针,帮助他们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的。
在哈萨克和吉尔吉斯的访问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苏联共产党是如何关怀着加强和发展苏联各族人民之间的兄弟友谊,它不但不抹煞民族的差别和特点,而且以全力保证各民族和各部族的经济和文化得以全面的发展。
最后,使我深受感动,并富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乃是苏联人民所表现的那种高度的国际主义精神和他们对于中国人民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访苏代表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苏联人民最热烈的欢迎,他们到处伸出了友谊的手,无论是工厂、农场、科学文化机关,所有的门都为中国代表团开着。当我们抵达哈萨克共和国的首都阿拉木图时,共和国的部长会议副主席,文化部长,和共和国党政机关负责人,科学文化界人士都在机场迎接我们,其中有斯大林集体农庄主席阿尔达别尔根诺夫同志,他是特地从二百五十公里远的地方赶到阿拉木图来迎接的。当我们去吉尔吉斯共和国访问时,在远离共和国首都伏龙芝三十八公里的地方就受到了共和国党政各界社会人士热烈的欢迎。在旅途中,马路上常有不相识的人向我们招手问好,向中国人民问候。我们游览伊斯库里湖(纪元七世纪时,玄奘法师曾经此西行即“大唐西域记”中所载的“大清地”)时,路过一苏联军人休养所,休养所的军人同志们听说中国代表团路过,特地派代表来路旁欢迎,邀请我们去休养所参观,当我们到达休养所时,所有的军官和军官家属都列队鼓掌欢迎,儿童们向我们献花,军官向我们致欢迎辞。当我们在列宁格勒参观沃洛达尔斯基缝纫工厂出来时,该厂的三千多女工从六层楼的每一层楼窗上伸出手来和我们告别。我们每次出去回来,手里总拿着一束束鲜花,有时鲜花把小座车都塞满了。像这样热烈的友情真是说不完,讲不尽的。
同时,中苏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正在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纽带紧紧地连接着。就在我们短短的参观访问中,我们就亲眼看到了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重型机器制造厂正在为中国制造最新式的机床,供应我国的鞍山、洛阳、齐齐哈尔的工厂使用。在阿拉莫金国营种植农场正在为中国培养多产的天山种乳牛,准备运来我国。我们在拉脱维亚共和国的里加丝织工厂看到了他们正在用我国杭州出产的天然丝织出鲜艳夺目的丝绸,看到了里加的威夫电器技术工厂正在制造为中国人民所欢迎的“和平牌”无线电收音机。在科学文化艺术方面,中苏两国人民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发展着。
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抱着莫大的兴趣,他们把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战线上的胜利当成自己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他们关心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合作化、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以及我国的汉字改革问题。我们在苏联总共做了三十七次报告,听报告的人数总计超过一万人,每次都受到了苏联听众普遍的欢迎,在报告之后,他们总提出了许多具体问题,经我们答复后他们热烈鼓掌,表示满意。他们说不仅仅是我们向他们学习,同时他们也要向我们学习,他们强调相互学习,还要我们指出他们工作中的缺点,苏联人民这种谦虚的态度也是值得我们钦佩的。
以上几点,是我这一次访问苏联所得到最深刻的印象。
我们要向全中国人民传达和介绍我们在苏联所看到的一切和所学习到的一切。我们要学习苏联人民在党二十次代表大会后为实现第六个五年计划所表现的那种忘我劳动的精神;我们要学习苏联人民为建设美满的共产主义社会而进行紧张劳动和他们那种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我们要学习苏联人民那种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我们要学习苏联人民那种和高度爱国主义相结合的国际主义的友爱精神。最后,我们还一定要以更紧张的工作、更努力的建设来回答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期望和热爱。中苏两国人民永恒的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