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要用智慧作战 介绍《恐惧与无畏》第二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7-03-16
第4版()
专栏:

  要用智慧作战
介绍《恐惧与无畏》第二部
·刘备耕·
苏联别克著的《恐惧与无畏》第一部,着重表现红军怎样建军治军,而它的第二部,则是描写潘菲洛夫部队在保卫莫斯科战争中怎样打仗,明确地生动地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就是“要用智慧作战”。
一九四一年秋天,希特勒的军队逼近莫斯科,潘菲洛夫师团担负了关系于全人类命运的任务:以少数兵力在莫斯科前面抵挡住敌人,一直抵挡到援军开到;要争取时间,要夺取敌人的时间。潘菲洛夫师团从不间断的作战中,完成了这个任务,把希特勒侵占莫斯科的企图打得粉碎。这本书透过巴武尔章的一个营,告诉我们潘菲洛夫师团是怎样打仗的。
“要用智慧作战”是潘菲洛夫喜欢说的话,他教导他的干部:“指挥官的主要责任,主要事情就是再三思索。”
潘菲洛夫视察警戒线,问挖交通壕的战士:“你们用什么挖呢?”他觉得只会用铁锹挖是不够的,因此潘菲洛夫教导战士:“要用脑筋去挖。你们要去挖假阵地。要用计策,要欺骗敌人。”他对岗兵也是这样说:“当兵士的总要好好的想,兵士要用脑筋打仗。”
有两个不同的例子帮助我们了解,勇敢要同智慧结合,胜利要在战斗前准备。一次巴武尔章为了布置一个伏击,费尽了心机,反复研究敌我双方的情况,想得连饭都不愿吃了,结果公路上第一次战斗,敌人遭受了严重的火力杀伤,顿斯基排打死了一百来个希特勒官兵。第二天,巴武尔章没有设想到敌人上一次当是会学一次乖的,他命令布鲁得内排采取同昨天一样的打法,因而布鲁得内排被敌人打跑了。这样,巴武尔章才体会到这是由于自己在战前“思考少了”造成的过失。
用什么思想作战呢?潘菲洛夫反对被动的单纯防御的挨打战术,主张采用积极、主动、灵活的进攻战术。一营人要担任八公里长的防御,巴武尔章感到没有把握,万不得已时只好与阵地共存亡。潘菲洛夫告诉他不要急着去死,而要学习打仗,要采取先发制人的手段,实行进攻,必要时应该把战士从战壕里调出来打仗,主要的是守住道路,不必死守住战壕。这种思想支持了巴武尔章,使他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防线被突破,与团部失掉联系,敌人兵力比自己多,他并不想怎样逃脱斗争,而是利用一切可能,寻找敌人弱点打击他,只有积极的出击,才完成了争取时间的任务,也才能使全营打回瓦洛科拉木斯克与主力会师。
在战时又该怎样爱护兵士呢?潘菲洛夫说:“决不能叫步兵挺胸作战,要爱护兵士,不是空话来爱护,而是用动作,用火力爱护。”换一个说法,就是:一个指挥员,在打仗时,要会用思想,要会组织和发扬自己的火力,给敌人严重杀伤,使自己的伤亡减少到最低限度。做到这些,战士必定信服你。巴武尔章的队伍,最后同师团部会合的进行中,德寇的卡车不断地在公路上奔驶,地形不利于巴武尔章,他们必须通过有一公里宽的平地,部队的长期作战行军得不到休息,炮弹几乎打光了,子弹也不多,伤兵、车辆和大炮等又需照顾。在这样不利条件下,巴武尔章没有慌张,而能用自己的思想决定把七百余支步枪组织起来,以排射打得敌人头都不敢抬起来,卡车也被打得乱跑,于是全营人马车炮通过公路,一直走到瓦洛科拉木斯克。
潘菲洛夫善于总结实际战争经验,并以此来提高部队的战术素养。他对巴武尔章说:“我的军队,就是我的研究院。这话也是对你说的,你的一营人,就是你的研究院。”
“恐惧与无畏”,可以看作一本活的“战斗条令”,但从它具有丰满的思想内容和活泼的艺术手法来看,又是一部优秀的写实的军事小说。它对我们前线部队的教育意义极大。我们已经从第一部中学到了如何教育部队,如何训练部队,这些方法并且在实际战斗里已证实了它的力量。它的第二部将要帮助我们指挥艺术的更加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