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沫若文集”第一至五卷的内容和编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4-09
第7版()
专栏:

“沫若文集”第一至五卷的内容和编次
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并经作者亲自校阅的“沫若文集”,已于本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版,现在第一至四卷已交新华书店发行,第五卷也预定在5月间出版。
郭沫若的著作所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历年来由作者亲自编订,或由出版者编辑的各种集子和单行本,版本也很繁复。广大读者好久以来就有出版全部文集的要求,在1943年于重庆举行郭氏创作生活二十五周年纪念时,当时在重庆的友人们,曾编订了“沫若著作编目”,作出版文集的准备工作,但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实现。现在编辑和出版的“沫若文集”,准备收辑从1918年作者发表第一篇小说“牧羊哀话”(1918年新中国杂志第七期)及短诗“死的诱惑”以后约四十年中作者的诗、戏剧、小说、自传小说、散文、小品、杂文、文艺论文、学术著作等作品,除了在这次编订“文集”时经作者自行删削和一部分没有找到资料的以外,已几乎包括了全部的作品。
“文集”的第一、二卷,收辑作者创作中的诗歌部分,除其中有极个别的调整以外,都是依照初版诗集的编制,按年代编排的。作者的第一个诗集“女神”,出版于1921年,其中收辑从1918到1921年的诗的创作,共计有三个诗剧与五十三首抒情诗。这本诗集蕴含着“五四”前后的时代精神,它的出版曾经给当时文坛以巨大的震动,并对此后的新诗创作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接着,于1923年出版了第二个诗歌散文集“星空”,其中收新诗三十二首和几篇戏剧与散文作品。以后陆续出版的诗集,有“瓶”(长诗,1927年),“前茅”(诗集,1928年),“恢复”(1928年),“战声集”(1938年),“蜩螗集”(1948年),“新华颂”(1953年)。本“文集”除了收辑以上各集之外,编成了“集外”二辑:一是根据1928年版的“沫若诗集”和1947年的“凤凰”两集,收辑了各集未收的诗篇;二是“新华颂”以后陆续发表于各地报刊的到1957年1月为止的新作。在本“文集”第二卷中,同时又收入了1923年初版的最初的“诗经”今译“卷耳集”和1953年初版的“屈原赋今译”。因此,这两卷已几乎包括了作者诗作的全部,不仅从这儿可以追迹作者诗歌创作的历程,同时通过这些诗篇,也呈示了我们所经历过来的一个时代的思想、生活与政治斗争的道路。
戏剧创作同样在作者的创作生活中占据极重要的一部分。“文集”除在第一卷的“女神”与“星空”二集中依照初版的编制保存了“女神的再生”、“湘累”、“棠棣之花”初稿和“孤竹君之二子”、“广寒宫”等最初的戏剧作品之外,并于第三、四两卷中,收辑了八个剧本。其中只有“卓文君”与“王昭君”是1923年的作品,曾和“棠棣之花”的第二次稿“聂嫈”(二幕,1925年作)合编为作者最早的戏剧集“三个叛逆的女性”(1926年)外,其他“棠棣之花”(1941年定稿)、“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都是1942—43年的作品,其中“棠棣之花”与“屈原”两剧,更可以从保留在“女神”中的“棠棣”初稿与“湘累”两剧对照着来读,使读者看出一个作品在二十年的写作过程中发展与成长的轨迹。
“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等四个史剧,在这次编订“文集”的时候,都经作者作了较大的修订,特别是“虎符”与“孔雀胆”,已与原来的单行本有很大的改变。“高渐离”原名“筑”,现在改成今名。
“文集”第五卷收辑了作者的中短篇小说作品。作者的小说创作,除了长篇自传小说之外,曾陆续收编集子的,有“塔”(1926),“水平线下”(1928,小说散文集),“橄榄”(1928,小说散文集),“落叶”(1926,中篇),“一只手”(1928,中篇);另外还有“沫若创作集”(1928),“沫若译著选”(1928),也收辑了部分小说作品。后来,大部分的小说作品,又由作者重新编订了小说集“地下的笑声”(1948年)和小说散文集“抱箭集”(1948年)。
由于这些集子都没有完全收入全部的作品,同时各集之间的作品,有互相重出的,而且有些集子是把小说与散文混合编成的,因此“文集”第五卷的小说部门,并没有保存原来的编集,而是把现在能够收集到的全部中篇短篇小说,按照写作年代,重新作了编排,并把他所写的历史题材的短篇,另成一辑,这样,合计三十八篇,成为一卷。
以上是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沫若文集”第一至五卷的大致的内容和编次。从第六卷以后的编辑工作,现在还在进行中,估计全部文集的编成当在十卷以上,除了作者关于金文、甲骨等考古学的著作、“管子校集”、“盐铁论读本”等古书的校勘和历年翻译的外国作品以外,已大部分包括作者到目前为止的著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