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生产建设缺材料 库里材料睡大觉 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检查了十六个部十九个 省市的仓库,发现数十万吨漏报的钢铁木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7-05-07
第3版()
专栏:

生产建设缺材料 库里材料睡大觉
国家经济委员会等部门检查了十六个部十九个
省市的仓库,发现数十万吨漏报的钢铁木材
本报讯 国家经济委员会、监察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检查库存物资,查出了许多漏报的材料。据中央工业、交通、基本建设方面的十六个部和辽宁、北京等十九个省市重点抽查统计,共发现少报钢材十一万二千六百多吨,木材二十四万四千多立方公尺,生铁二万二千九百多吨,水泥二万三千多吨。
在被抽查的单位中,绝大部分单位都有少报库存的现象。根据一千二百十一个单位统计,平均少报的钢材占原报告数的12.86%;据六百九十九个单位的统计,平均少报木材22.52%;据四百四十四个单位统计,生铁平均比原报告数少报25.64%。鞍山钢铁公司一个单位就少报了钢材商品库存八千多吨。重庆钢铁公司实际上有生铁二万三千多吨,只上报了一万吨。沈阳市动力机械厂当检查组去检查时,该厂负责人“保证”他们普查上报的数字没有问题。但是,结果也查出来少报钢材三百多吨。这种少报库存的情况,不仅在基层企业有,而且中央许多工业部和管理局也有。发生这种差错、少报、家底不清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很多单位材料管理工作的水平低,领导人员只注意了保证供应的一面,对材料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单位有本位主义思想,有意打埋伏。这些缺点和错误是须要迅速纠正的。
检查的结果说明,1956年某些材料供不应求,人为紧张也是原因之一。许多单位原材料超过储备定额的情况很严重。全国钢材的材料库存逐季上升。建筑工程部1956年年底的钢材库存比去年年初增加了一倍多,如果以该部1956年平均实际消费量计算,可以用七个多月,超过计划储备量两倍以上。有的企业由于物资大量超过储备定额,不得不靠借贷度日。许多单位多提申请量,少报库存物资,到处乱抓材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单位到今天仍然没有吸取这个教训。太原工程局今年年初钢材、水泥等材料已经大量积压,可是今年第一季度又申请钢材一万一千多吨,相当于该局去年全年实际消费量的38%。
检查中还反映,目前在材料的储备上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储备环节、层次过多,许多物资被到处分散储存,难于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部门的储备定额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规定。有的储备定额偏大,有的同类企业,同在相近地区,但原材料的储备定额相差三、四倍。有些部门和企业领导人认为在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必须增加企业储备才能保证供应,因此有盲目扩大储备定额、增加储备的倾向。
有些材料,尤其是钢材此多彼少、余缺不均,也是当前材料库存中一个突出的问题。这除了计划变动多,材料的平衡分配工作有缺点以外,钢材品种规格的生产、供应和实际需要还有矛盾。许多单位一方面材料大量积压,用不上,另一方面需要用的却没有,以致不得不大材小用、优材劣用,或者加工改制,造成严重浪费。由于原料、设备和技术水平等条件的限制,材料供需之间的矛盾,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解决的;但是,有些用材单位心中无数,有些生产单位单纯追求产值,未能严格按照计划和适应需要去生产,就更加深了这个矛盾。
经过这次检查,有些部门和企业已进一步摸清了家底,有的单位已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多余库存物资的潜力。可是,也有少数部门和企业仍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