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地质工作需要统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1-04
第3版()
专栏:工作研究

地质工作需要统一
王含馥
寻找地下矿产资源,是国家进行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特别是重工业建设和生产的先决条件。地质工作的进展和成就,关系着国家生产力的合理配置,关系着工业建设的速度和规模。只有探明了丰富的燃料资源,才有可能建立工业、运输业和农业的动力基地,才有可能满足城市和工业对燃料的需要。只有探明了各种金属矿产,才有可能建立钢铁基地,以及有色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重金属的冶炼中心。只有探明了各种非金属矿产,才有可能满足化学工业、建筑材料工业、农业肥料和其他各种用途所需要的矿物原料。
旧中国的地质工作是极其落后的,地下矿产资源是不明的。解放以来,党和政府极重视地质工作,经常关怀和大力支持。几年来地质工作有了飞跃的发展,并获得重大成就,证明我国地下矿藏是极为丰富的。已探明的钨、锡、钼的工业储量,已占世界第一位;铁、铜、铅锌、煤、磷等的工业储量,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石油资源也有重大的新发现。
建国初期,由于地质部的地质勘探力量薄弱,以及国家对几种主要矿产资源的要求又非常迫切,国家对地质工作采取了多方发展,齐头并进,发挥各方面积极性的方针,以解决力量小、任务大、要求急的矛盾。这在当时是必需的,因而也是正确的。现在地质部的地质勘探力量已经壮大,国家所需要的几种主要矿产已有了初步保证,不仅满足了第二个五年建设计划的需要,有的还满足了第三个五年建设计划的需要。在这样新的情况下,如果地质工作仍由几个部门分散进行,就会影响地质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就会给国家造成不应有损失。
当前的地质工作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一、各种矿床往往都是综合性的矿床。不少的铁矿中含有可资利用的铜、钴、钒和稀土等。大多数的铜矿中含有黄铁矿、铅锌、钼、钴、金和银等。钨和锡矿中常含有铜、钼、铋、镉、铍和锆等。我国北部煤田中常伴生有铝质粘土、黄铁矿、油页岩,有的还含有锗等。其他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也都与其他金属矿共生。在和平利用原子能时代,放射性铀在矿产中的地位日见重要。它是一种极活泼的元素,普遍存在于所有岩石和地层中,并常汇集在煤矿、铁矿、磷块岩以及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矿床中。在普查勘探这些矿产时,顺便普查放射性铀矿,更是当前一项重要任务。所以,地质工作者在普查勘探某种矿产的时候,必须进行全面研究和综合分析,将某一地区的所有矿产和有用矿物勘查清楚,提出全面开发和综合利用的方案。这是地质工作贯彻执行多快好省的方针的一个重要方面。但目前的情况却不是这样。某一部门的地质人员,只负责找他们所需要的某种矿产,对其他伴生的有用矿物不予注意。例如冶金工业部的地质人员对燃料和一般非金属矿产不去过问;煤炭工业部的地质人员对金属和非金属矿产不感兴趣。这样就会丢失很多伴生的有用矿物。有时甲地质队刚在某地勘查了煤,接着乙地质队又去勘查耐火粘土,或者两个地质队在同一地区同时勘查各不相同的矿产,这就严重地浪费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由于分工不明,协作不够,又没有认真地实行地质工作登记制度,互争产地,工作重复的现象经常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地质部、冶金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在1956年的地质工作中相重复的有三十三起,1957年有五十一起,引起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和纠纷。1957年春天国家经济委员会地质局曾两次邀请有关部门协商处理地质工作相重复的问题,结果有的解决了,有的长期解决不了。如湖北鹤峰磷矿、山东金岭铁矿、安徽濉溪煤矿等,都是两部相争,各不相让。在广东南部,有两个不同部门的地质队在野外相遇,双方互不相让,最后请省人民委员会解决,以矿区的一个山头为界,把一个矿区人为地分了家,影响了对该矿区的地质推断和全面评价。
三、铁、铜、铅、煤、磷等主要矿区,经过几年来的大力勘查,已能初步保证国家开采的需要。但由于这些矿产比较易于勘探,又有了经验,各部还在热中于勘探这些矿产,而不愿意大力寻找国家十分需要的镍、铬和稀有金属。大家也比较热中于寻找大型矿床,而不愿意寻找中、小型矿床,这就妨碍中央关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建设相结合的方针的贯彻执行。
四、几年来各采矿工业部都把地质力量集中在为新建厂矿寻找资源上面,对生产矿山的地质工作,没有给以应有的注意。如有的矿山未经地质勘探,即盲目开采,结果搞乱了开采系统,破坏了矿山。有的采用落后的开采方法,开采回收率很低,如有的煤矿损失率高达40%以上。有的生产矿区因外围的普查勘探做得不够,资源不明,有停产减产的危险。至于因对矿物原料缺乏综合研究和合理利用,在采矿、选矿和冶炼过程中丢失伴生有用矿物的情况,更为普遍。如金岭铁矿中含铜、镍、钴、钒等,都没有被提取利用。江西钨矿中多含有铜、钼、铅、铋、铍和金等,回收利用的也很少。
五、现在全国分属于中央各部的省一级地质机构共五十八个,不少的省份有四个到七个。每个地质机构都有自己的化验室、器材供应站、机械修配厂和交通运输系统,机构庞大,层次重叠,浪费了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干部。而且各部都有自己的规范、定额、操作规程和技术手册等,各搞一套,各行其是,不能互相交流经验,缺乏统一的矿石利用标准。
要克服上述缺点,要又多又快又好又省地进行普查勘探,就需要把当前分散在各部的地质工作统一于地质部。由地质部对全国领土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地质研究,对全部矿产进行普查和勘探。这样,地质部就可对国家所需要的一切矿产的勘探,进行全面安排;对几种主要矿产如煤、铁、磷等的地区分布,力求平衡;对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所需要的矿床,统筹兼顾;对任何一个地区的地质工作,进行全面的、综合的研究,从水的资源到铀矿的研究,都要调查清楚,并予以评价;负责统一集中和保管全国所有地质资料,以充分发挥地质资料的作用;对全国各部所进行的各种地质工作,进行统一登记,以避免地质工作重复并行所造成的浪费;制定统一的操作规程和生产定额,统一矿石利用标准和储量审查制度,以保证地质勘探和矿山企业的合理建设;这就可以大大的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工作质量,并可以精简行政管理机构,合理地使用干部,更利于完成和超额完成勘探计划。
各采矿工业部门留下来的必要的地质人员,在采矿区内进行工业开发勘探,将设计储量提升为高级储量;在矿山外围进行“探边摸底”工作,使矿山储量继续增长。对正在开采或正在建设的矿区,进行大比例尺的地质填图,进一步弄清地层构造,以适应近代化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同时,要做好矿井地质工作,以保证合理开采矿床和综合利用伴生有用矿物。这既可以保证矿山有计划地开采,又能大大提高开采质量。
关于地质工作的统一问题,从1955年春天起就酝酿了,许多省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各部的地质工作人员,都热烈拥护这一主张。现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结束,第二个五年计划已经开始,国家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更为艰巨的任务,应该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化学工业部和建筑材料工业部一向是拥护这一主张的,并于最近将他们的地质机构合并或将要合并到地质部来。但关系最多、影响最大、拥有庞大的地质机构的冶金工业部和煤炭工业部,对这一问题还在犹豫中。据说,有人担心将地质机构合并到地质部后,矿产资源没有保证。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根据的,难道分散在各部的地质力量能够完成的任务,集中起来的强大的统一的集体力量反而完不成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