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培养干部又红又专 解决机关企业人浮于事 看,组织干部办工厂农场的巨大收获 安徽财贸系统下放干部生产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开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8-05-06
第4版()
专栏:

培养干部又红又专 解决机关企业人浮于事
看,组织干部办工厂农场的巨大收获
安徽财贸系统下放干部生产成果展览会在北京开幕
据新华社5日讯 一个显示下放干部思想上、生产上巨大成果的展览会——安徽财贸系统下放干部生产成果展览会,5日在北京开幕。这是中共中央财贸部和国务院第五办公室为推广安徽省财贸系统组织干部参加工农业生产的经验而举办的。
展览会展出了安徽省财贸系统去年下放到工厂和农场的九千名干部生产出来的各种产品,并且以图表、照片介绍了这些干部在劳动锻炼中思想面貌的新变化。展览会用生动的事实说明了组织下放干部举办工厂、农场是培养干部又红又专和解决机关企业人浮于事的一条成功的道路;同时下放干部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举办一些小型工业,对于促进地方工业发展也起了良好的作用。
去年2月,在全国还没有普遍下放干部进行劳动锻炼之前,安徽省财贸系统在中共安徽省委正确领导和统一规划下,就首先结合紧缩机构,把干部下放到工农业劳动战线上去,其中除了一部分人回乡生产以外,有九千零三十六名下放的干部集中起来开发荒山,建立农林牧场和发展小型地方工业。一年来共投资七百八十万元,建立了三百八十五个工农业生产单位。到去年年底,这些单位的生产总值已达二
千三百多万元,许多工厂不但能自给,还有了盈余。
展览会上陈列的图表说明,这批干部参加劳动以后思想上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许多人由轻视劳动转变到热爱劳动。有一组连环画介绍了一个名叫张朝贤的干部的自述,他在党号召干部参加劳动时,曾热烈响应号召,表示要把青春献给祖国,但是到了一片荒芜的周王农场后,他被困难吓倒了,他不相信下放干部能够改变这种荒凉的面貌,三个月内连写九次退职报告,要求另谋生路,经过农场党组织耐心的教育和同志们的帮助,他终于战胜了自己的落后思想,经过一个时期的劳动锻炼,现在已成为生产中的积极分子。他说:我爱上了农场,愿意在这里劳动一辈子。像他这样不安心于劳动生产的干部一开始是不少的,现在都有了很大的转变,他们不但安心劳动,而且对自己用双手开辟出来的生产园地发生了深厚的感情。周王农场目前已经有一百多对夫妇在那里安家落户。许多原来“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知识分子,现在学会了全套农业生产技术。有些干部过去看到粪便掩鼻而过,现在把它当作宝贝。有一次周王农场的一个大学生出身的干部从外面回来,路上看到一堆牛粪,但他没有带拾粪的工具,又觉得丢了可惜,终于用自己的外衣把这堆牛粪包起来带回了农场。
人们在认识了劳动的伟大意义后,生产中就产生了无穷的智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这些下放干部不但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了技术,而且有了许多可贵的发明创造。在展览室里,观众可以看到他们生产的许多“新产品”。蚌埠市供销社的干部用过去丢弃掉的猪毛绒和羊毛(或更生棉)混纺,做成了美丽的毛线、毛毯和毛料制服,虽然质料粗糙,但经久耐穿、价格便宜,很受群众欢迎。蚌埠猪毛绒纺织厂已生产猪毛绒五千斤,可织毛衣一千二百件。高悬在展览馆大厅上的五色缤纷的彩绸,是新建的合肥织绸厂的产品。安徽省虽然有五十多个县出产蚕丝,但是过去一座织绸厂也没有。商业厅下放的一百五十多个干部建立了这座织绸厂,经过几个月的学习试制,现在他们已经能生产海立蒙、四季呢、丝羽纱等多种产品了。商业厅所属煤建公司的下放干部还试验成功了“土法炼焦”,出焦率达到60%;最近他们又试验在炼焦过程中提取煤焦油,也获得成功。粮食厅下放干部举办的三十六个流动加工米厂,极受农民欢迎。展览会上陈列着这种加工米厂的模型,它只有一套很轻便的碾米机器,下面装着橡皮轮,可以推着走,也可以拆下来装在小船上运输。只要有一间小房子,它就可以进行加工。此外,下放干部还用米糠饼制成了五十度到八十度的烧酒;把野生的山苍子榨成了可以作香料的山苍子油;用野藕做藕粉;从废机油里提炼出上等的柴油和润滑油等等,供应当地群众。这些产品都是安徽省过去不能生产或生产很少,大部分要依靠外地加工、供应的。
从展览会上还可以看到下放干部在农业战线上也创造了奇迹。他们用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原来荒无人烟的白米山、周王庄山区,开发成为农林牧各种经济同时发展的繁荣的山区。周王农场去年收获甘薯、花生、芝麻等农产品共一百多万斤,种植经济林一百万株,饲养各种牲畜、家禽七千多头,在空地上盖起了一千多间房屋,建立了卫生站、疗养所,面貌已经完全改观。
安徽省下放干部的生产事业,是在中共安徽省委提出的“投资少,收效快,有原料,有销路,不与民争利,并且尽可能地和商业部门本身业务相结合”的方针下举办起来的,因此这些生产企业充分体现了多快好省、勤俭建国的方针。淮南市粮食局的下放干部在筹建一个饲料加工厂时,用盖米糠的旧芦席搭了一个厂房,把几部报废机器的零件拼凑起来,做成机器,只花了五百元投资,用二十天的时间就建成了一个简陋的工厂。现在他们用自己积累的资金,兴建了一座新的厂房,机器也全部是电动的,因此人们称赞这个工厂是“勤俭建厂”的典范。
这个展览会在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预定展览一个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