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跃向新高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2-03
第3版()
专栏:

跃向新高峰
本报记者 纪希晨 孙跃冬
在争取更大跃进的高潮里,一面大面积高产的红旗,在四川盆地中部的安岳县高高升起。迎着这面红旗,我们随着成千的参观者来到这里。现在这儿虽然还是冬天,可是人们的冲天干劲却把冬天变成了春天,田野里到处充满着战斗的春天的景气。
沿着连绵的丘陵,车子在大片大片的丰产路、丰产坝、丰产沟、丰产坡中穿来穿去,一块块整齐茂密的麦畦,像滚腾的绿色的波浪,裹卷着起伏的大地。每块地的地边上都树立着写有丰产指标、增产措施和田间管理人的木牌标记。
为着使三十五万亩小麦比去年多得几倍的丰收,七八万人的专业管理队伍,配合着临时前去支援突击田间管理的十多万人,正再次给小麦治虫、灌水、追肥,精细地进行着管理。他们分片负责,分层包干,从种到收专人管理,为防止疯长和倒伏,在增施磷钾肥、草木灰和给麦根围土的同时,有的还大胆地采用了压根、打顶、剪叶、赶露水等新技术。此外,他们还在田间设立观察站、观察哨,及时根据田间气温、雨量、病害及作物生长变化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在,许多麦苗都长到一尺高,有的已经孕穗,并且作到苗匀、苗密、苗壮不倒。群众普遍反映:“盘古开天地,没有见过这样好的麦苗!”
看了龙台人民公社的麦子、油菜,人人都为今年即将到来的夏季大丰收,感到无比的欢欣。这个社的两万四千多亩小麦、油菜,普遍追肥、中耕、治虫达三、四次。当别处的小麦还刚刚拔节的时候,秦家坝上的小麦已长到一两尺高,平均每平方公尺有六七十支主穗。绿油油的秆叶,像蓬松厚实的棉被,均匀地密封着地面,只当人们用手剥开麦垅的时候,方能看到一点缝隙,而麦子的根部据观察已入土一两尺深。此地去年小麦平均每亩产二百多斤,今年要求达到三千斤以上。
在一处被称作“油菜王国”的油菜高产试验园里,我们看到了那些未来的油菜王,稀株大窝,每株已长有四尺多高,开盘的四十多苔枝叶,圆周直径达五尺多,活像一窝小丛林,惹得每个路过这儿的人,都要停下来观赏一下这个奇迹。据公社社长黄仲霞同志说,现在距油菜收获还有三、四个月的时间,只要好好管理,每一株油菜估计可收菜籽五至十斤。
安岳县在稳步贯彻少种高产多收的方针中,以善于抓大面积高产田闻名全省。县委第一书记赵科进谈到这点时说,这是被多年的广种薄收逼上梁山的。他说,全县土质十分薄瘦。许多坡地只有几寸厚的土层,广种薄收时,每亩只有一百五十斤的收成。今年为了每亩保证高产二、三千斤,全县曾大规模地调整了种植区域,改变了过去不分土质肥瘦、分散种植的不合理现象,把大部麦子都集中播种在条件较好的坝地、干田和漕土里。为集中力量种好这些田土,全县举办了五千多人的高产技术训练班,从县委到支部书记普遍受过训练,几十万劳动大军根据农业“八字宪法”的要求,经历多日苦战,结合深耕熏土,分层施肥,把大片土地改造成能够实现高产的丰产地。夏熟作物地普遍深耕一尺五到二三尺,底肥十五万到二、三十万斤,做到深耕、肥多、种足、土壤松软、干湿适宜。这些丰产地由于比较集中,不仅便于耕作管理,而且便于修建居民点和划分耕作区,为今后逐步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争取更大的跃进的伟大斗争中,人们在力争夏季丰收的同时,也开始了春耕生产的活动。温暖的太阳下,翠绿的山谷里,一列列的稻田中,满山遍野都是积肥、送粪、翻地、整田的人群。为确保全县六十万亩水稻、三十万亩棉花都能有充足的肥料,全县开展了大规模的积肥运动,参加积肥的二十多万群众,采用边积、边造、边运,定人、定质、定量的包干负责办法,将肥源、人力、地块作了全面规划,作到“人有肥、肥有田”只五天就突击积肥一亿多挑。城北、龙台、镇子等公社发挥苦干精神,新翻了成千亩水稻基本农田,施足底肥,修好田坎,灌满了水。城北公社十七中队长罗运科领着队员,拖着几十只特制的运肥小船,站在没及膝盖的泥田里,把一块四十亩的稻田,全部铺上几寸厚的土肥。
今年的大跃进使耕作特别提早。往年这个时候,根本没人深翻棉花地,可是今年都提前一个半月开始了棉花地的深翻炕土,早耕早炕,等于多施一次肥料。翻犁了一千二百多亩棉花地的通贤公社,共产党员康供财,天刚亮就带着四十多个队员上了山坡。全队分成两班,一班铲草沤粪,一班?牛翻地炕土。康供财笑着对我们说:“看吧,我们不光有丰收的夏天,还会有更大丰收的秋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