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彭城瓷业介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10-08
第2版()
专栏:

  彭城瓷业介绍
彭城镇属河北省磁县,位于县城西部,滏阳河发源于此,地处山地平原接连地带。全镇二四三八户,九四八四人,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八日解放。该镇素以瓷业著称,始于唐宋,当时只三个瓷窑;明末清初大量发展起来,原料除洋青(颜色)外,碗土(硷子)皆附近村庄所产。战前共缸碗窑三百多,窑主二百多。民国廿年以前为最盛时期,开工的碗窑有二零四座,缸窑五十座,共二百五十四座,技术工人有五千多,加上见习生杂工等达万余人。每座碗窑平均年产八到十窑货,全年共可产一千六百三十二——二千零四十窑;每窑平均以四千约计算,共可出六百五十二万八千八百一十六万约(每约十二个碗)。销售于冀、鲁、豫全省及晋、陕、东北、香港一部地区,购货者估计约有一万万人口。当时该镇设有卅多个瓷货客栈,天津、上海、开封、郑州等地,客商二百余住此,且实行先交钱后取货的预订制,曾有南景德北彭城之称。后河北唐山瓷业质量不断提高,井陉及山东博山瓷业日益发展,彭城瓷业受到了影响。一九三七年抗战初期,该镇仍有窑二百余;后因受敌摧残,剩碗窑百余座,缸窑二十余座。敌估彭城后,缸碗窑仅剩百座(碗窑八十缸窑二十),工人减到两千狡名。抗战初期,该地曾有瓷业工人千余参加抗战,此后瓷业逐渐垮台。至一九四五年解放前,仅有缸碗窑四十三座(内缸窑五座),工人六百个。解放后,民主政府发放瓷业贷款两千五百万元,公家投资三一三一万元,大力扶植,提倡劳资合作,当时另有窑主私人资本二零零六万元,因之瓷业有些恢复。据一九四六年统计:有五十四座碗窑(二十七户),十一座缸窑(十户),共六十五座。有轮工、陶工、画工等各种工人一零四四人。由于战争推向外线,交通较前便利,瓷货运销达石庄、邢台、邯郸、曲周、管陶、临清、衡水、临漳、内黄及濮阳等地,瓷业逐渐恢复。至今该地有碗窑六十九座(内新增十五座),缸窑十四座(内新增三座),总计共有缸碗窑八十三座(其中公营十一,公私合营三,私营廿八,合作经营四十一)。资金一万万六千九百四十余万元(为自报数不确),内公营资金八四七万余元,私资四三三九万余元,公家贷款一三五零万元,其他如政府、银行、群众投资二七七九万余元。工人一五四四人。为便于成品推销,近百里(如邯、磁等)地区内,大部设有瓷货推销处,现销路很好,出货供不应求。随着瓷业的恢复,彭城镇的工商业也随之发展起来,现有座商二四零户,行商摊贩一七零户,手工业作坊三零一户,共七一一户,资金四八一零九万余元。
该地瓷业存在的问题:(一)乱斗了的瓷窑业尚没完成退补,致资方多不修理建设瓷窑,这个窑坏了另移他窑烧。故今后须贯彻党的工商业政策,继续完成退补,并注意瓷窑建设。(二)工资上存在着平均主义,致技术工人不积极,限制生产力的提高。同时由于职工运动中的左的倾向,使劳资关系不正常,亦阻碍着瓷窑业的恢复与发展。(三)技术工人多为壶关人,技术保守,不轻易传人,特别不传当地人。须加强工人政治思想教育,提倡尊师爱徒,鼓励多带徒弟。此外更须提高技术,以与外地瓷货竞争市场。   (太行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