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2阅读
  • 0回复

变废物为黄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9-03-31
第3版()
专栏:

变废物为黄金
回收和利用废弃物资,应当是一个经常性的工作,因为把破破烂烂的废物,变成为国家有用的财富,任何时候都是一件好事。去年一年中,本市一共收集了十三万六千多吨废钢铁,如果用来制造拖拉机,可以制成一万九千多台。至于废纸,单今年两个多月里收集的,就可以制造八千吨新纸;拿这些纸来印报,可以印两亿五千万份。这样“变废物为宝贝”,“变垃圾为黄金”,不都是很大的好事吗?何况当前某些原材料供应不足,充分利用这些废弃物资,对解决原材料困难,促进生产大跃进,更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有些单位,由于多方面地利用废物,原材料不足的困难已得到部分的解决。据今天报载,天工砂轮制造厂,由于充分利用废料,今年未向国家领取原料,而生产月月提高,他们并决心争取今年不领原料,保证生产翻一番。当然,由于具体条件不同,不能要求所有的工厂都做到这一点,但这种自力更生、充分利用废物的精神则应普遍加以发扬。
由于过去在回收和利用废品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些人就对废品的潜力发生了怀疑。他们说:废品收了好几年,去年又大搞“抗旱”运动,已经没有多大油水了。这些同志没有看到废品也是“有去有来”的,即旧的废品被收走了,新的废品又产生了。上海是一个工业基地,又是一个人口集中的大城市,每天在工业生产上和人民日常生活上都要消耗大量的物资,从而也就不断产生大量的废品。而且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工厂的下脚和人民生活中废弃的物资也会相应地增多,何况去年并没有把废弃的东西收集干净。以废油脂为例,去年仅从少数中小食堂、饭馆和个别油厂的泔脚中,就回收和提炼出植物、矿物油近一千吨,如果在更多的工厂和公共场所广泛收集提炼,数字一定是很大的。再拿废纸来说,现在造纸原料不足,而上海的旧报纸、旧书刊,几乎家家都有,就是没有人去收。由此可见,许多地方都存在着废旧物资的“宝库”,有待我们去进一步发掘和利用。
有些人认为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能有多大的用处,整理起来又麻烦,何必花那么大力气。显然,这种看法更是不对的。一张废纸、一块破布、一片碎玻璃、一双破胶鞋,散落各处,确实没啥用处,而且影响环境卫生,但是收集起来以后,就可以聚沙成塔,成为巨大的物质力量。废纸、破布、废棉等都是造纸工业原料,破布、废棉加以漂洗、回弹,还可以织成棉毯。裁剪衣料剩下的碎布,经过化学处理和压制以后,就成为坚韧耐磨的胶布,可以代替铝、合金钢等贵重金属制造机器部件、水龙头和喷雾器等。有些废品还是重要的出口物资,两吨多的人发可以换回一部联合收割机。怎么能说“用处不大”呢?为国家增加这样多的财富,自己稍微“麻烦”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为了广泛发动群众,做好废品的回收工作,首先要求废品回收部门的工作人员,鼓起干劲,一方面做好宣传工作,使大家都了解,出售废品,变无用为有用,是“功在国家”的事,同时对自己也有好处;一方面想尽办法便利居民出售废品,做到价格合理,大小都抓,主次兼顾,有啥收啥,以扩大收购品种的范围。但是,由于废品具有分散、零星、复杂、多样等特点,要做好收购工作,单靠收购单位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群众的力量。应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个收购出售废品的群众运动。这样做一定可以收到比去年更多的废品,使更多的废物变成宝贝,垃圾变成黄金。 (3月27日解放日报社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