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原下省水原上用 无雨都要保丰收 渭惠渠灌区各公社抗旱大协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0-03-10
第3版()
专栏:

原下省水原上用 无雨都要保丰收
渭惠渠灌区各公社抗旱大协作
本报讯 陕西省兴平县渭惠渠灌溉区的八个人民公社,发扬共产主义的协作精神,支援本社和另外四个人民公社旱原地区生产队,依靠大集体的力量开展伟大的抗旱斗争。
最近,这个灌溉区八个公社的社员在“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的口号下,自己打井浇地,把大量的渠水让给原上,并组织八万多个劳力和四百五十多个技术人员,带着工具和牲口,支援高原地区抗旱保麦。
这八个公社,有一部份生产队在原下渭惠渠灌溉区,一部分在旱原上;另外四个公社全部在旱原上。十二个公社共有麦田六十八万亩,其中在原上的就有三十一万亩。这块旱原井深一般二十丈到三十丈;水利条件很差,只有四百多眼井。今年,灌溉这个高原部分地区的渭北高原抽水灌溉工程正式送水,水源也是从渭惠渠供应。因为天旱,渠水流量比往年减少一半,满足了原下老灌区用水,便无法灌溉原上的麦田。原上打一眼井所用的劳力,在原下就能打四、五十眼。在这种情况下,原上麦田能否灌溉,便成为这十二个公社夏季大丰收的重要关键。原上原下通力协作,争取今年第一季丰收,便是这块地区人民的共同目标。
这种共产主义大协作,是在人民公社化后,特别是在去年协作抗旱中发展起来的。那时,高举共产主义思想红旗的马嵬公社新政生产队,在这一带社员的思想上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去秋抗旱时,这个队自己打井灌溉秋田,把渠水让给下游的桑镇公社,结果双方都获得了大丰收。
今年,新政生产队“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送给别人”的红旗举得更高。这个队曾经有个别人有怨言,说把水让给别队,人家的产量比自己高,自己得不到利益。但是,共产党员、生产队长张明亮和绝大部分社员都说:我们处在上游,看到下游水少,产量不如我们,我们的心就难受。我们要建设的是共产主义,不是要一个队富裕,而是要全公社、全国都富裕起来。在这种高尚的思想指导下,这个队决定除了自己更多的打井,把更多的渠水让给下游外,又主动的抽出两千多个精壮劳力,带着水车等工具,支援高原地区抗旱浇麦。
中共马嵬公社党委号召全公社各生产队向新镇生产队学习,发扬共产主义协作精神。这个公社原下各生产队立即组织了七千五百多个劳力,带着三百多部水车,三百多辆大车,一万三千多件担水工具,帮助原上修渠一百八十二条,共长三万九千多丈,使原上二万多亩受旱的麦田得到了灌溉。接着,中共兴平县总结了马嵬公社依靠大集体的力量战胜春旱的经验,在这个公社召开了协作抗旱现场会议,决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马嵬公社协作抗旱的经验。于是,原下渭惠灌区八个公社支援原上抗旱的抗旱运动,就火速地展开了。
“全县一盘棋,协作抗春旱,原下省水原上用,无雨都要保丰收”,在这个豪迈的口号下,渭惠灌区的社员们,从春节到现在已经新打和整修了四千八百多眼水井,节省出来大量的渠水,供原上灌溉。渭北高原抽水灌溉工程三个抽水站的抽水量,由原来的四点五秒公方增加到九点五秒公方,高原地区每天日灌二千多亩增加到七千亩左右。现在,这种共产主义的协作,正在由这个灌区向全县各个方面发展中。全县各个公社都有一些缺少一些零件的排灌机械,不能使用。大家互相支援调剂零件,使原来不能使用的锅驼机、柴油机、电动机配成套,及时投入灌溉,增加了一万五千亩水田。         
       (薛永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