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7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伪造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3-17
第2版()
专栏:

  历史的伪造者
苏联情报局
 第三部分:苏联的孤立与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法西斯德国在攫取捷克后,公开地进行其战争准备。人类一天天更接近于无可比拟的战争灾祸。但事实证明,甚至在一九三九年春夏两季战争迫近的危急时期,英法也在美国的支持下,继续其过去的路线--挑拨希特勒德国反苏。他们为了欺骗舆论,玩弄了某些愚蠢的外交阴谋,其中之一,就是一九三九年英法两国的决定与苏联谈判。以后的发展证明:英法是在耍两面手法,而德国当时也知道这点,例如:德驻英大使狄克逊三九年八月三日给德国外交部的报告中称:“此间一般印象是:英国近数月来与其他国家间的联系,仅是和德国求得真正和解的准备手段。一旦与德国的协议达成,这种联系就会停止。”历史伪造者想竭力隐藏这些文件,因为这些文件会使战争的真实历史大白于世。
英法两国与苏联间的谈判,开始于三九年三月,继续进行约四个月。谈判过程中,苏联在答复英国问题时,提议召开英、法、罗、波、土与苏联六国代表会议,以确定一切与会国的态度。英国不同意,却于三月二十一日建议苏、英、法、波四国签署一个宣言。讨论中,英大使又特别强调宣言的措辞应不涉及任何约束。显然的,这种宣言不能成为抵抗侵略者的有效武器。然而苏联政府认为:宣言中的诺言虽很少,但至少是在制止侵略方面进了一步,因此同意英国的建议。但至四月一日,英大使通知苏联政府说:英国认为联合宣言问题已事过境迁。两星期后,英外长哈里法克斯向苏政府建议,苏联应在宣言上声述:“一旦苏联欧洲邻邦之任何一国遭受侵略,该国起而抵抗时,如果该国愿意,苏联政府可予以援助。”这就是说,德国一旦侵略爱、拉、立三国时,苏联有义务予以援助,而英国却没有任何义务。这就是使苏联单独卷入于对德战争中。苏联为了不放弃任何订立抵抗侵略者协定的机会,立即向英国提出其对案,要点为:(一)苏英法三国中如有一国遭受侵略,他国应立予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在内;(二)从波罗的海至黑海及与苏联毗邻的东欧国家中,如有一国遭受侵略,苏、英、法三国应予以各种援助,包括军事援助在内;(三)苏、英、法三国应在短期内决定在上述情形下,应予这些国家援助的数量和形式。不难看出,苏联建议与英国的有基本的不同。苏联建议提供了共同反抗侵略的有效办法。但英政府过了三星期未予答复。英国为了欺骗舆论,五月八日始送来复文,其中又一次要求苏联负担单方面的义务,而英、法关于波罗的海国家,却对苏联不负任何义务,很容易看出,英国的建议,与其说是给莫斯科的,实在还不如说是给柏林的--邀请德国进攻苏联,并使德国了解:只要德国经过波罗的海各国发动进攻,英法愿意保持中立,那时苏联将处于最不利的情况。英法在莫斯科会议中的行为,如此使人不能容忍,以致莫洛托夫不得不于三九年五月二十七日通知英法使节说:谈判表示:英法并不严肃关心与苏联缔结条约,英法之需要谈判,可能是为了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苏联政府无意参加这种谈判。
伦敦泰晤士报无意中泄露莫斯科谈判无止境拖延的原因。该报写道:“和苏联订立硬性而严格的条约,会妨碍其他谈判。”该报所指的“其他谈判”,显系指英海外贸易部长赫德逊与希特勒经济顾问乌尔塔特所进行的谈判。关于此点,大家从报纸上知道的很多。值得注意的是,英国把次等人物派来莫斯科谈判,而张伯伦本人则数度飞往德国和希特勒商谈。参加对苏谈判的英代表史特朗,甚至没有与苏联签订任何协议的权力。军事谈判同样没有结果。英法军事代表团支持波兰拒绝苏联援助的立场。当讨论各国可调至战场的兵力时,英国提出它只愿调出五个步兵师、一个机械化师至战场,而当时苏联却宣称它准备将一百三十六个师、五千门中型炮与重炮、一万辆坦克与装甲车、五千架以上的战斗机调往前线,以抵抗侵略者。这说明英国对谈判的态度如何的不严肃。
上述事实,充分证明下列结论:(一)在整个谈判过程中,苏联政府始终力求与英法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真正有效的互助协定;(二)英法对谈判毫无诚意;(三)英法背信弃义的目的,是要使希特勒明了:苏联无盟国,是孤立的。它可以进攻苏联而不会冒遭遇英法两国抵抗的危险。
尽人皆知,英国一方面对苏联进行公开谈判;同时又对德国进行秘密谈判。西方国家特别重视后者,并利用前者作为麻痹这些国家大众警惕性的手段。英外相哈里法克斯三九年六月二十九日在皇家国际问题协会的宴会说:他愿意在一切问题上与德国成立协议,包括“生存空间”问题。如果回亿一下哈氏的“每日邮报”,早在三三年就建议希特勒向苏联夺取“生存空间”时,那么哈氏的意思是什么,便毫无疑问了。英国早在三九年六月便经过希特勒的顾问乌尔塔特,在伦敦与德国秘密谈判,七月,谈判重开。德国驻英大使狄克逊七月二十一日致德外部的报告中指出:乌尔塔特与威尔逊的谈判,包括有政治、军事、经济的各种问题,其中特别规定了“英德两国间生存空间的界限”,英国允诺在条约签字后,让德国与波兰单独解决波兰走廊问题。狄克逊说:“于是波兰被遗弃并单独和德国相见。”由此可知,英国对波兰保证签字的墨迹未干,它已准备听任希特勒吞并波兰了。
在英法奉行孤立苏联将侵略者导向东方的政策下,在美国百万富翁协助德国扩大军事工业;并希望从战争中渔利的情况下,苏联不得不有所抉择:或者为了自卫接受德国互不侵犯协定的建议,更好的准备力量以抵抗侵略者可能的进攻;或者拒绝互不侵犯协定的建议,从而使西方国家中的战争挑拨者在情况对苏联十分不利、苏联完全陷于孤立的时期,立即把苏联卷入对德战争中。苏联政府被迫与德国缔结了互不侵犯协定,这一选择在当时已有的条件下,是一个明智而有远见的行动,并在很大程度上预定了二次大战有利于苏联及一切爱好自由民族的结局。那种硬说和希特勒缔结协定是苏联外交政策计划的一部分,是一种下流的诽谤。在欧洲各非侵略大国中,苏联是最后才与德国缔结协定的,难道不是事实吗?苏联曾善于利用苏德协定来加强其防御,并使希特勒的向东攻势从更西数百公里以外发动。苏联在战争中并未失败,反而凯旋获胜。历史伪造者及其他反动派对于这些事实,当然是不高兴的。但他们的不高兴,恰恰证明苏联的政策曾经是而且仍然是正确的。(待三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