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1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伪造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8-03-18
第2版()
专栏:

  历史的伪造者
苏联情报局
 第四部分:“东方”阵线的建立、德国进攻苏联、反希特勒同盟、同盟国间的相互义务。
在三九年八月苏德缔结互不侵犯协定的时候,苏联片刻也未怀疑过希特勒迟早是会进攻苏联的。因此苏联的第一件任务,就在于建立“东方”阵线,以后对希特勒的侵略,为此必须把波兰在一九二○年夺去的西白俄罗斯及西乌克兰,与苏联的白俄罗斯及乌克兰重新联合起来。三九年九月十七日,苏军奉命占领上述两区,并沿西部疆界建立防御工事。几天后,苏联又与波罗的海三国签订了互助公约,在那里建立机场与基地,这样就奠定了“东方”阵线的基础。“东方”阵线的建立,虽然有利于对德作战的爱好和平各国,但英法美三国的回答,却是发动匈恶的反苏运动。
当苏联西部边界的安全形势多少令人满意时,北部形势则不然。芬兰的统治者结合希特勒匪徒,要将芬兰变成德国攻苏的跳板。苏联改善两国邦交的一切努力,俱告无效。芬兰拒绝了苏联的建议,即将卡累利亚地峡的边界(它离列宁格勒只三十二公里)后移数十公里,而苏联愿以二倍的地区赔偿给它。芬兰以它各种的挑衅和敌对行为,发动了对苏战争。苏芬战争的结果是尽人皆知的,希特勒德国及其芬兰帮凶必须从列城西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一线,发动对苏的攻势。必须指出:虽然芬兰完全站在德国方面,但英法两国统治者却经由国联宣布苏联是“侵略者”,公然将苏联“逐出”国联,并予芬兰军国主义者以各种援助。与此同时,当英法两国在与希特勒德国作战的战场上平静无事时,英法统治者竟孜孜不倦地赶制进攻苏联的计划,准备派“远征军”从北部与南部,进攻列宁格勒与高加索,轰炸巴库与巴统。但反动派的计划是破产了,苏芬和约终于四○年三月十二日签字。
但这并不是说,从波罗的海至黑海的“东方”防线,已经完成。只有在六月中旬苏军开入爱、拉、立,及六月二十七日苏军开入北布科维纳与摩尔达维亚之后,一条反希特勒匪帮的“东方”防线,才告完成。历史伪造者及贝文、比道尔之流,又在叫嚣建立“东方”防线是“侵略”行为,这说明他们乃是民主与人民的敌人。因为如果这条防线不是沿着维堡、考那斯、布莱斯特、罗夫,而是沿着列宁格勒、那瓦、明斯克至基辅,那会有什么结果呢?那将使希特勒军队赢得数百公里的空间,加速他们向内地推进,攻占莫斯科、列宁格勒,迫使苏联长期采取守势,而让德国能抽五十个师去登陆英伦。那时英国政府可能流亡至加拿大。埃及与苏彝士也将陷入希特勒的魔掌。苏联将不得不自满洲边境抽调军队,从而使日本能抽出三十个师团去反对中国与东南亚。由此,战争至少会延长两年多。
四一年六月二十二日,德国进攻苏联。欧美各种不同人士对这个事件采取各种不同的态度。在德国攻苏的第二天,当时美国参议员现任总统的杜鲁门曾说:“如果德国打胜,我们就帮助苏联,如果苏联打胜,我们就帮助德国,以此办法来让他们尽量互相残杀。”英国飞机生产大臣布拉巴松也发表同样的声明。毫无疑问,这些声明是代表英美反动分子的态度的。但绝大多数的英美人民是同情苏联的。六月二十二日英首相邱吉尔曾说:“苏联的危险就是我们的危险。苏联人为其家乡而战的事业,也就是世界自由人民的事业。”邱吉尔的话是反映上述情绪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对苏联也采取了同样态度,因此奠定了三强联合反希特勒德国的基础。大家群策群力进行反希特勒主义的解放斗争。自然,盟国间战时也有某些分歧。大家知道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分歧曾有着何等重大的意义。
历史的伪造者们企图证明苏联不是而且不能是一个忠诚的盟友,但因为在苏联反德战争的行为中找不到借口,他们就转向战前,说什么一九四○年苏联与德国举行柏林“谈判”时,苏代表的态度不象盟国应有的行为,说什么两国对“分裂欧洲的危险计划”,皆予讨论,并取得了一致意见。但事实是,所谓柏林“谈判”,充其量不过是莫洛托夫对里宾特洛甫二次访问莫斯科的回拜而已。在谈话中,希特勒提出苏联必须占领伊朗等等,苏联方面只是以这次谈话来试探德国的态度。苏联从这次谈话中得出若干有益的结论,即希特勒不想和英国建立联系,苏联可以英国为反德的同盟国,南斯拉夫则是唯一可作为反希特勒盟国的巴尔干国家。苏联政府由于得出这些结论,就不顾德外长的数次提出,始终未与德国再开谈判。难道爱好和平国家试探敌人的态度,是不可容许的吗?自然,这种试探应使盟国知悉,可是苏联当时没有盟国,很不幸的没有人来和苏联共享试探的结果。
必须指出:在战时三强联合已经形成之后,英美也曾试探过希特勒德国的态度。从苏军缴获的文件可以看出,在一九四一年秋及四二年与四三年,英德与美德的代表,都曾瞒着苏联,在里斯本与瑞典谈判对德媾和问题。例如四三年二月,美代表亚伦·杜勒斯(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兄弟)曾化名“布尔”与德代表霍亨罗亲王秘密谈判,杜勒斯主张“必须让波兰向东扩张,来建立反布尔什维克的隔绝地带”与“完全承认德国在欧洲领导地位的要求”。必须说明,英美这些行动事先事后均未通知他的盟国苏联。这是违反盟国间义务的行为。历史伪造者们当然不敢提这些事实,因为他们怕事实象怕瘟疫一样。
至于有关第二战场的分歧,那是反映了同盟国间对其义务存在不同的见解。苏联认为,一个盟友处于困境,就应竭力援助,而英美则认为,盟友愈削弱愈好。英美两国根据四二年英苏公报与美苏公报,早在四二年便有开辟第二战场的义务。然而这一诺言,延至四三年都未实行。这不是偶然的。他们本着自私的目的,只想伤害德国,使其不能成为危险的竞争者,而不是想把德国及其他国家从法西斯压榨下解放出来。他们以为苏联由于消耗战争的结果,将长期丧失作为强国的重要性。
与这种政策根本相反的,是苏联对盟国的政策。它始终大公无私地忠实恪守它的义务。大家记得,四四年十二月底,德军在西线亚登发动攻势。当时英美军队情势危急。于是,邱吉尔于四五年一月六日致电斯大林,要求苏军于一月在维斯杜拉河前线发动攻势,解救英美军队的危局。斯大林七日答复邱吉尔,大意是虽然气候不利,苏军最高统帅部已决定提前于一月上半月发动大攻势,以尽力协助西线盟军。邱吉尔九日回电给斯大林说:“接获你令人兴奋的来电,至为感激”。苏军统帅部为了加速援助西线盟军,决定将攻势日期由一月二十日提早到十二日,出动兵力一百五十个师,并在广大阵线上突破德军防线,德军第五第六装甲军慌忙从西线调至东线,德军在西线的攻势遂被挫败。
斯大林就是这样办事的。这是真正盟友的作为。这些都是事实。历史伪造者与诽谤者根本不尊重事实。他们喜欢空谈漫骂,然而这些先生们终将承认一个众所周知的真理:即空谈与漫骂要死灭,而事实则将永垂。(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